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
2014-12-04 12:26:1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能] 字体:【

  ——张定成书艺赏析

  

  □陈书良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论书诗叹曰:“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我以为,张定成就是这样一位“写灵魂”的书法家。

  张定成,湖南长沙人,生于1928年。现任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国史馆”特约纂修、台湾中华学术院诗词学研究所研究委员等职。2014年金秋10月,湖南省参事室、文史馆在长沙举行了“台湾张定成先生书法展”,展出其多体书法精品133幅,赏心且炫目,极具震撼。拜观之余,愈觉得其书艺内蕴深厚,值得探索。

  清代书家何绍基说得好:“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历代书坛有识之士无不认为“多读书”、“养士气”是提高书法艺术的内功。张定成恰恰是这样一位内功深厚之人。我以为,其内功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其旧学根底。他幼承庭训,攻读经史,长成又浸淫文翰,淡出政坛后教书育人,主讲诗文三十年,因此其书法含英咀华,极富书卷气。就长沙书法展的作品看,无论隶篆行草,多以儒家经典诗词名篇入书。尤其是草书8米长卷《归去来兮辞》将陶渊明回归自然的喜悦、草书四条屏杜甫《咏怀古迹》将杜甫抑郁悲壮的家国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卷展示,似闻讽咏吟哦。

  第二个层面是其书学造诣。他精研文字学,其古篆联“入德服膺朱子集,参禅静对黄庭经”出自毛公鼎;小篆诸作则出自李斯泰山刻石,其中又参酌有吴昌硕临石鼓文的笔法。其隶书得力于《张迁碑》、《西狭颂》,其中又涵化了邓石如和伊秉绶的笔法。其草书远绍二王诸帖、孙过庭《书谱》及怀素,近师何绍基,同时又带有颜真卿《争座帖》的风韵。因此观赏其书法作品,强烈感觉他一笔一画经得看,越看越有来历,家数俨然。这是大概言之。

  细加探究,则可看出就是在一体之内,其书艺也明显可见出多元化的融合。如同样是篆书,古篆联“入德”一联就呈现出一种奇古之美,其笔画的不平直全由笔行之急涩、迟速造成,亦即通过手腕的灵动控制笔行,从而造成字体不匀称,甚至有的部位笔墨滞涩的特殊的朴拙美。而这正是其显著的特征。而篆书四条屏杜甫《咏怀古迹》却是师法李斯的笔法规律,玉筋篆笔笔圆转,处处圆转。同为小篆的对联“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却引入邓石如逆入平出的笔法,出现了很多柔中带刚的平笔,参差取势,变化莫测。我以为雅擅众体,固属难得,而一体之中呈现不同风貌,亦即书家成熟学养的显示,尤是大家特征。

  观其笔墨,似见其人鲜活地闪现于水墨灿然之间。这就是其作品形神兼备的诠释。如其草书作品,此次展出的《孝经》、八米长卷《归去来兮辞》及四条幅杜甫《咏怀古迹》都是极具震撼力之作。我们观赏其佳作,如见其悬腕之际,高处落墨,远处养势,似水之兴澜,如珠之走盘,却依然是蔼蔼长者、谦谦君子、洵洵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