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当长沙成长为特大城市
2014-11-25 09:14:5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李 慧] 字体:【

欧阳金雨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规定: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的为大城市;500万至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根据最新版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长沙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629万人以内,将成为特大城市。

看到这则消息,您第一反应可能会涌出“城市病”三个字: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

当长沙成为特大城市,是不是必须面对城市病呢?答案是否定的。

放眼全球,城市病的根源不在“大”。1910年的纽约,人口不足200万却遭受严重空气污染;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人口不足800万却发生了“烟雾”事件。如今,纽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800万,伦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200万,却重现了蓝天白云。

再反观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目前正在爆发城市病。据环保部监测,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等地,“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不在列。

看来,城市病的根源在“大而不当”。这些城市的规划布局可能不合理。举例说,过去城里人通常“工作在前院,睡觉在后院,上学看病一个院”,几乎没有出行压力。可如今,这种模式被大多数城市抛弃了。管理方式可能不科学。去过香港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香港人口密,街道窄,可为何高峰期却不会大堵?奥妙就在于精细化管理。相较而言,内地一些城市的社会管理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深层次看,也有体制机制原因。一些城市过于看重GDP指标,重“面子”轻“里子”。城市华丽而羸弱,城市病不可避免。

到2020年长沙成为特大城市时,大家都希望她能绕过城市病,成为社区融合、市民安居的所在。如今,离2020年仅有6年时间。对长沙的顶层设计如何更科学?精细管理如何增加承载力?城市化进程如何更健康?这些问题应摆在决策者的案头,也应当挂在市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