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文艺当服务人民书写时代
2014-10-17 13:25:2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王石川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箴言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今天,这一提法仍不过时。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仍须深思“二为”方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仍须坚持“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仍须贯彻“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当今时代,市场是个好东西。没有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缺乏足够支撑;没有市场,文艺产业不可能做大,也行之不远。但是,市场又处处充满陷阱,过于以经济利益为考量,就可能被金钱操纵,甚至沦为资本的附庸。眼下,有些作品格调不高,专盯花边新闻,总以为带黄、沾色,就能俘虏观众;还有的作品故意迎合少数民粹主义者,既不尊重史实,也无视民族情感,炮制类似于手撕鬼子的“神剧”……这样的作品也许会有一定受众,但经不起推敲和检验,注定备受诟病。

  当然,文艺作品与市场并非“零和”关系。我们反对的是沦为市场奴隶的文艺,追求的是紧跟时代节拍的作品;我们鄙夷的是惟利是图的文艺,欢迎的是有票房口碑俱佳的精品力作;我们讨厌的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文艺,期盼鲜活生动、冒着市井热气的作品鼓舞士气,激荡人心。

  文艺,也不能媚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广大群众服务,不等于越下里巴人越好,越媚俗、越流俗越好。突破底线,粗鄙不堪,既低估了民众的审美观,也是自以为是的可悲创作观。

  其实,文艺也不能充当权力的奴婢。“据说现在全国一年创作歌曲在两万首以上,但是真正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有几首?我们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在前不久出版的《文化热点面对面》一书中,文化部部长蔡武接连发问。他认为行政权力对艺术的发展不要过多干预,才能促使文艺大师的涌现。这虽是常识,却直击要害。如果文艺沦为权力的奴隶,就会媚权,就会掣肘过多,甚至创新活力枯萎,创新动力止歇,自然难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传世。

  归根结底,文艺要想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遵循文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