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村子都姓“夏”
——探访桂阳古村大湾(上)
大湾夏梅心老宅前的拴马石。通讯员 摄
本报记者 文热心 邓明
通讯员 彭广业
大湾,桂阳与常宁两县(市)交界处一个古村。
全村200多户人家都姓夏。自元末以来,夏氏一支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徙居于此”,子孙繁衍,这里也就成为夏氏600多年的聚居地。
夏氏始祖选择这里,可谓目光如电。
大湾之美
这里环境优美。
古村北倚白阜岭,南傍潭流水,东对大字山,西靠鸾山,中间是一个平坦的肥沃盆地。
村子四周自古有“竹林风笛、石榜烟樵、镜潭印月”等美景。
竹林风笛——“牧子骑牛去欲仙,间依修竹未成眠;数声短笛凭谁和,借得长风入远天”,大字山远观如笔架,自山顶至山腰绿竹蓊蔚,绵延数千米,风起之时,层层绿浪跌宕起伏,萧萧竹声,悦耳动听。
石榜烟樵——大字山西南麓有雷泉,每天泉涌如奔,烟雾缥缈。泉边花香鸟鸣,樵夫栖息凉亭,倚松卧石而眠。
镜潭印月——大字山底多地穴,暗河迂回形成绿潭,深不可测。皓月当空,潭无一尘,水面如镜,也就是“天上一个月亮,潭中一个月亮了”。
大湾之便
这里交通便利。
今天看来,大湾是桂阳县的“边陲”,翻过北面的白阜岭就是常宁市了。可当年这里却是北通南达的咽喉之地。
那条石板古驿道就从村子正中穿过。它北可经常宁到衡阳,南过桂阳县城,入郴州城,直达广东。1923年谭(延闿)、赵(恒惕)战争时,陈炯明在广州政变,谭奉孙中山之命率部撤兵回援讨陈,路线就是衡阳—常宁—桂阳—郴州—广东。这有他的《桂阳道中》诗为证:“征途无容人将老,烈日炎风又桂阳”;“小笕蛇趋畦上下,老松龙伸路东西”。
大湾不仅有“大路”,也有河流。村南潭流水直入舂陵江,如此,这里也能通江达海。
大湾之居
这里建筑豪华。
夏氏始祖“以布衣起,家世业农”,可发展到十八世祖夏梅心时,“日益显赫于乡里”,其三子夏时官至巡抚,夏时之子夏寿田钦点榜眼。
夏氏家族的兴旺过程有建筑“年轮”印证。
夏梅心的老宅在村南,是一栋四栋三间青砖黑瓦小房。房子虽小,却不可小觐,上面对联是湖南清末民初大学者王闿运的亲笔,门框上的大理石来自云南。大概是他的儿孙发达后,对房子“装修”了一番。房前有青石筑成的小台,两对拴马石仍存。台子那边,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他儿孙发迹后建的官屋。
“巡抚第”是夏时升任巡抚后在这里建的一所官厅。青砖黑瓦,高墙深院;三进九井,雕梁画栋。随着他在官场的得意,后来又建了花厅。记者看到,花厅围墙虽然倒塌,但当年的莲塘仍在,里头粉荷正绽。夏寿田钦点榜眼后,这里又起了“榜眼第”。接着,又建起了夏氏宗祠、夏氏家庙……
花厅旁边有一栋二层楼的四合院。住在里头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专住夏家小姐、太太,至于叫什么楼,他也说不清。记者看到,这里黄色大理石铺地,尽管一百多年了,上面仍然发出耀眼的光芒。至于楼上栅栏的雕花,虽然失去了光泽,但难掩其精致本色。
大湾之聚
这里人气旺盛。
村里人告诉记者,大湾至今保存着100多栋古民居。青砖瓦屋、青石巷道仍然是它的基本特色。虽然其他民居在规模、工艺、档次比不上夏氏父子的,可在“茅舍荆门”遍地年代,也堪称豪宅了。
它们与夏时父子官舍的关系,可用“众星拱月”作比。围绕“月”,前后左右有规律地排列着“星”——栋栋四栋三间二层小型民居。
夏氏父子也是夏氏家族的“精神中心”。记者走进一栋民居,问其中几位老人,为什么在夏家官舍旁建房。回答是:“都是夏家子孙,图个照应啊!”
这回答内涵丰富。在湘南,许多古村就是一个村子一个姓,有的是“一杆多枝”,有的是“多杆多枝”。一个姓聚居在一起,基于传统也罢,图个照应也罢,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反映,即宗亲血缘是维系社会稳定最基本的纽带。
这无疑是夏氏聚居大湾的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