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竹海风情
□王克英
你也许见过浩瀚的大海,宽阔、宁静,澎湃、激情。
你见过苍茫的竹海吗?沉稳、浪漫、雄浑、宽容。
前不久,我带着“长枪短炮”去益阳采风,桃花江镇的洪山竹海让我久久难忘:成片成片的南竹,满山翠绿,相互拥挤着漫过山峦,风吹叶摇,竹浪起伏,沙沙作响,形成海一般的竹林涛音,轻轻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洪山竹海距离桃江县城很近。穿过繁华的县城,汽车行驶在山峰耸立的山间公路,两旁成簇成垄的南竹,或相互依偎,婆娑弄姿;或散漫疏朗,风情万种;或列队成行,仪态万方。放眼竹海,翠绿重叠,一望无垠。我们很快就进入了闻名遐迩的洪山竹海森林公园。推开车窗,高密度的负离子空气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整个人好像是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有些疲惫的心情瞬间变得神清气爽。
桃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全县有几十万亩竹林。洪山竹海是这翠竹世界中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这里万亩成片的竹林,山连山,坡连坡。山山青竹翠,坡坡涌绿波,烟光日影露气,均匀地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组成了竹涛滚滚的海洋。忽然,一阵山风掠过,那碧绿的竹海波澜,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竹海里层层绿色的细浪就像从天边涌来,相互温柔地亲吻着;那缱绻的柔情蜜意,温馨而浪漫,极像初恋的情侣。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一路行走,翠竹掩映,竹香四溢,空气清新。阳光从竹林顶间的缝隙里洒落下来,远远近近传来声声清脆的鸟鸣,还有山风吹拂林中竹叶摩挲而起的沙沙声响,一种远离喧嚣都市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快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登上了洪山顶上的观竹楼。登临竹楼,极目所至,翠竹丛生,枝繁叶茂,烟波浩渺,竹浪翻涌,视线豁然开朗,心境顿时悠远。沿着楼栏环顾四周,逶迤的群山到处绿波叠起,嫩绿、翠绿、黛绿,层层推进。吮吸着竹的芳香,品味着竹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随风摇曳的竹浪,恬淡、温柔、宁静、幽雅。
面对此情此景,我快速拿出相机,对准着这迷人的风光。而思绪则随着镜头的转动在飞扬:大自然赐予的这片竹海,以千年不变的姿态与胸怀,演绎着千古风情。自古以来,在灿烂的华夏文化中,先贤们爱竹、珍竹、迷竹,进而颂竹、画竹、写竹,把竹子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道美称为四君子。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由此滋生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苏东坡)人们熟悉的《竹石》一诗,更是脍炙人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子坚韧不屈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以其独特的品格流芳百世。
“咔嚓”“咔嚓”拍摄下了一片竹林:你看,它们脚踩峰峰岭岭、沟沟壑壑的荒山野岭甚至是石隙岩缝,植根于一片片十分贫瘠的土壤,但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快乐而顽强地默默生长。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磨炼,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相互依恋,终成瀚海般的大气候。我曾拍摄过富贵的牡丹、孤傲的菊花、娇艳的桃花、洒脱的兰花;我也曾读过不少文人墨客赞美松树精神,梅花情操,荷花气节,垂柳风韵的诗文,但清淡高雅的竹子与众不同的内涵始终给我留下难忘的形象。记得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一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毕竟有“花”。而竹呢,“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竹无花,但它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有兰花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其坚韧、虚心、进取、乐于奉献而赢得历代文人赞赏。
凝神专注那丛丛翠竹,一个一个的竹节,节节高升;一根一根的竹竿,根根挺拔;细细长长的竹叶,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郁郁葱葱,临风起舞;弯弯新竹,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依偎着苍翠挺拔的老竹,汇成成方成阵的竹林,形成万顷碧波的竹海。清华其外、淡泊其中、清雅脱俗、不妖不媚。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表现出一种美的姿态,一种充满勃勃生机的力量。
太阳快落山了。朋友催促下山,我回转身来,落日的余晖正映照在茫茫竹海上,极目远眺,苍茫的竹海与蓝天白云亲密无间。恍惚之间,一层层竹浪变成了一首首无字的诗,一曲曲奇妙的歌,一幅幅斑斓的画。而一片片摇曳的竹叶,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这时候,我心里豁然一亮:千百年来,为什么画家画竹、文人写竹,人们总爱在房前屋后栽竹?这既是竹子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也是竹子独特的品格给人以启迪和力量。更重要的是竹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滋生出来的文化意韵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的意象,“竹报平安”,有竹就意味着幸福美满、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