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有人预言,长沙经济的希望在河西。
今天看来,这并非梦想。当科学发展中的长沙,在实施长株潭三市融城战略的强力推进下,大河西这片广阔沉寂的土地,终于毫不迟疑地发挥它那开拓、扩张的内在活力和文明优势,如今已是热闹非凡,前途无量。
历史既赐给了长沙古城一条很美很美的河流,却又把这座城市生生分为一江两岸,这就有了河东河西的说法。有史以来,由于城市的发展重心几乎全聚集于河东,加之湘江的阻隔,交通并不十分畅达,诸多因素,致使河西的发展相对是一首慢板进行曲。这种不匹配,也一直为长沙人所遗憾。
其实,广袤的河西绝不是没有经济基础,相反恰恰是长沙工业的聚集地,同时还是长沙智力的大本营,一以长沙高新区为代表,二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群为智囊。然而,多少年来河西的生产总值竟只是河东的四分之一,而河东的城市病症却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经过全力打造建设扩张,河东的容量和承载已趋饱和状态,这就意味着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这时,聪明的长沙人,自然要想到这座城市还有一方大有作为的绝佳宝地——大河西。
长沙人不说大话,也从不惧艰难,更不失科学发展的头脑和眼光。他们要在大河西再造一个新长沙。以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划来看,2020年时,长沙城区人口将达500万人,这意味着新增的100多万城市人口上哪儿找空间?显然,市委、市政府是早已对这个严峻的事实胸有成竹了。因为,在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里,有一处是神来之笔,那就是至2020年大河西先导区建成的面积是200平方公里。想一想,算一算,到那时这个长沙城再添一个150万人又有何难呢?
2008年6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的牌子正式挂起来了。这就宣告,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就选准在河西,决无动摇。
这张资源节约、友好环境产业重构的远景图画是美好的,也才是长沙真正的未来。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蓝图后面的一些美妙的背景。
长沙高新区已有了24年的实践与发展,经济总量已跻身全国5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第18位,排在中部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第2位。三一重工、远大空调、中联重科等著名企业都聚集在这里。
而岳麓区,则集中了湖南省最主要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科教资源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已不是一种轻描淡写,而是浓墨重彩。有的人甚至干脆作出这样的解说,建先导区就是建长沙新城。
任何开发,最终还是离不开路的话题。早在2008年,先导区就启动了上十条道路建设。次年又计划安排了12条大道的新建与拓宽。
记得当年上海浦东建设是选择从陆家嘴起步的,今天长沙也是选择从湘江西岸开始。滨江片区、岳麓山景区、洋湖片区、梅溪湖片区,这四个片区建成后,将是长沙大河西的核心。而面向湘江,背靠岳麓山的梅溪湖片区将是城市的中心。它的作用与功能是放大智力资源的园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金融后援基地、文化旅游新区,还是国际一流的国际服务及科技创新中心。
大桥、湘江隧道、轻轨、地铁、火车西站、国际机场、千吨级水运码头,联接了河东、河西,联接着外部的通道,同时也联接着整个世界。
大河西将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中国的中部,以蓝天作背景,以湘江作和声,同唱一首世纪颂歌。
河西的大,谁能估量?河西的美,谁能看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