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船山“梦”与中国梦
——读史札记
□胡光凡
王船山(本名夫之,湖南衡阳人,1619—1692)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著名学者、《王夫之评传》作者萧萐父有言:“船山多梦,并都予以诗化。诗中梦境,凝聚了他的理想追求和内蕴情结。”
船山诗境中,有“蚁梦”、“笋梦”、“蝶梦”、“梅花梦”,乃至“蟠藕修罗”(典出佛经,恶神阿修罗因反抗欲界之主帝释天,战败后只得蟠身在污泥藕孔之中)等奇丽多彩的梦影。它们无一不是其人格美的艺术升华。
王船山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先是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接着是清兵入关,他亲身遭遇了国亡家破的惨重民族灾难。解析船山之“梦”,人们会发现,他所追逐的美丽的梦想,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青年王船山曾经在南岳双髻峰修建一处住宅,作为“避兵常居之所”,他特意题名“续梦庵”,以寄故国之思。他后来居衡阳茱萸圹。52岁时,曾作《续梦庵》诗,中有“旧梦已不续,无如新梦惊”之句,说明他审时度势,已抛弃“旧梦”,而在追寻着“新梦”。那么,什么是他的“新梦”呢?
晚年,他在参与反抗满清统治的民族战争失败后,于衡阳石船山下另筑茅舍“湘西草堂”,隐居起来,以衰老多病之躯,潜心于学术研究。他的门生、画家刘思肯造访,为他绘小像。绘完后,王船山题《鹧鸪天》词一首:
“把镜相看认不来,问人云此是姜斋。(注:船山晚年自号)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
谁仗笔?此形骸。闲愁输汝两眉开。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
这首词,于闲适豁达之中,寓激越深沉之意。其中,除“我自从天乞活埋”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以外,意蕴最深刻的是“梦未圆时莫浪猜”一句。后人笺注此词,有人持如下观点:“男儿坠地,即入梦境……子臣之分,尤所素定。故只可有一梦,不可有二梦。先生……营‘续梦庵’,盖隐示此梦不可断也。”这首词的“梦未”句,“即言此身一日未死,尚是有明孤臣所续之梦一日未圆”;而“我自”句,“盖欲早了此身,以完是梦”。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拘守儒家道统的陈腐之见,而独欣赏亡友邓潭洲《王船山传论》中的如下解读:王船山以前称自己所居之庵为“续梦”,其要续的梦是“希望恢复明朝的统治这一意念的象征;后来他的‘梦’则不然。因为他看到清朝政权已经巩固,复明已无希望,所以他不会再续以前的‘梦’,而是企图通过在学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寄希望于未来……要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未来的民族觉醒之花!”这个“梦”到什么时候才能圆,他虽然还不能估计到,但他强调“莫浪猜”,就意味着他对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王船山的这种信心,是他晚年忘我地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动力。他一生追寻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梦想,倡导民族至上的爱国精神。为了坚定人们复兴民族的信念,他顺应时代的要求,继承并改造孔、孟的“仁、义”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三义”说,把君主一姓之兴亡降到“一人之正义”的地位,把“生民之生死”看作高于君主一姓之私利的“一时之大义”,而把整个民族的兴亡看作高于一切的“古今之通义”。这正是他把民族复兴作为自己追寻的新“梦”的思想理论基础。船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强调“趋时更新”,他在许多方面用新的价值观取代旧的价值观,对我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和大胆扬弃,建立起博大精深、具有启蒙特色的理论体系。船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地一簇盛开的千叶牡丹,在世界思想史上也占有地位。
人类文明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复兴为支撑的。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复兴不仅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涵,而且是其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撑。所谓复兴,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创造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更大辉煌。
梦想,在某种意义上,和理想是等义语。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是一个富于梦想的群体,中华民族也是有共同的伟大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中国梦”,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而又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肌体之中。换句话说,这个伟大梦想,正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先哲前贤、志士仁人和广大人民绵延不绝、孜孜以求的发展梦、革新梦、强盛梦和幸福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延续、开拓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船山精神,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顽强意志,为中华文化再造辉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必将证明,300多年前的船山“梦”并非渺茫。通过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集体奋斗,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也就是船山“梦”圆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