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游地质公园 探地球秘密
崀山国家地质公园 李儒新 摄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黄永明摄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张以坤摄
莽山地质公园
邓加亮摄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冰川遗迹
陈建勇摄
万佛山国家地质公园
吴公海摄
文/本报记者 封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年,是黄金的求知探索时期。
这个暑期,我们跟随地质专家,选取湖南五种地貌最有代表性的地质公园,一窥地球的奥秘。
特约专家
张以坤 曾任湖南省地质公园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第一批湖南省地质公园督察员。从2011年开始,组织湖南省国土资源摄影协会的摄影师,赴全省各地拍摄地质公园风光照片,历时三年,编成《天成——湖南美丽地质公园》一书。
胡能勇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湖南省地质公园评审专家,湖南省申遗专家组成员,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家界地貌
独一无二奇峰林
● 专家点评:张家界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美征服了世界。2010年联合国地学部开会讨论,正式命名“张家界地貌”,欧洲地质专家组特意来考察,一位德国专家感叹:“上帝太不公平了,把这么美的东西留在你们中国!”
一方方石柱垂直上下,落差甚至高达数百米。方柱状、棱柱状、针状、锥状、棒槌状、蘑菇状、屏风状……千奇百怪的峥嵘峰林,一丛丛,一簇簇,像是人工刻意劈凿山体而为,又像是大自然顽皮摆放的巨大积木玩具。云雾之中,方山、石峰、石墙、石门、天生桥,缥缈若仙境。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近岸浅海?
这石峰,其他地方绝难见到,仿若违反自然定律一般出现在这里,不由让人想起电影《阿凡达》中的“圣地”悬浮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胡能勇介绍,张家界峰林中的石英(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0%以上,是这种奇特地貌的重要成因。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抗蚀性,石峰棱角分明;石英砂岩峰柱的坚固基座和峰顶“铁帽”,使孤独耸立的石峰难以倒塌。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又夹杂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更易被风化剥蚀,因此形成峰林的各种造型。
而地下,另有一个世界。张家界地质公园包括武陵源砂岩峰林区、天门山岩溶台原区、茅岩河-九天洞岩溶峡谷洞穴区、芙蓉龙化石保护区。地质公园内溪谷纵横,天然落差大,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侵蚀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地上地下两个世界悄然发生,形成岩溶地貌。错综复杂的地下溶洞和暗河,以超长的黄龙洞、巨大的九天洞最为出名。
特殊的地质环境,保存下奇异古生物的化石。桑植县因“无齿芙蓉龙”化石,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化石产地。这种没有牙齿的“恐龙”,推测为恐龙的始祖——原始初龙。
丹霞地貌
雄浑壮年是崀山
● 专家点评:崀山、通道万佛山、平江石牛寨、郴州飞天山、茶陵云阳山地质公园都有丹霞地貌。以崀山的丹霞发育最为系统完全,面积广阔,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丹霞地貌都有,石柱、峰林、一线天、天生桥等26种微地貌类型种类丰富。
同为丹霞地貌,通道万佛山地质公园的丹霞峰丛呈锥状,林木茂密,仿佛一个个长着绿色头发、红色面颊而又神态各异的大佛,齐聚在一起朝拜佛祖。郴州飞天山地质公园则兼具丹霞地貌和喀斯特溶洞。平江石牛寨以大规模的白色丹霞地貌群落著称,险趣横生。茶陵云阳山地质公园兼有砂岩、丹霞地貌,县城往东约8公里去往洣江乡石良村的县道上,一座天生丹霞“石梁桥”横跨公路上空,俨然人工拱桥,可容卡车桥下驶过。
而崀山是世界丹霞的瑰宝。
崀山丹霞极尽圆润、光滑,远看一座座隆起的绵延石山,如同无数堆放在一起的元宝一般。同为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地质公园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和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棱角分明的造型,是两个极端。
在崀山八角寨,地质发育幼年期的丹霞地貌呈块状,壮年早期是圆顶明显的连绵峰丘;壮年晚期的辣椒峰,山顶已经分离;燕子寨则是老年期剩下的孤峰残丘。崀山以密集、壮观的壮年期丹霞地貌著名,视觉冲击力强。
绛紫色,深红色,橙红色,浅红色,崀山丹霞仿佛害羞的少女,娇容时时变换。你知道吗?这是来自地质年代白垩纪的大面积红色砂砾岩,岩石成分的成熟度低,容易被风化侵蚀,在风、水等自然之力的长期打磨下,难以留下棱角,形成大片红色的圆山。由于碎屑沉积岩中所含铁、锰物质受氧化程度的不同,产生这种色彩的变化。
近看圆滑的山体,实际上有许多细细的横向层理,如同山体壁画,记录着白垩纪炎热干燥的时光。“砾岩”岩层颗粒粗大,“砂岩”岩层细密均匀,悬崖上,粗细相间的沉积纹理,层层叠叠,适合攀岩。崀山由崩塌作用形成的丹霞崖壁很多,林家寨有国家攀岩基地。
岩溶地貌
世间绝色红石林
● 专家点评:岩溶地貌常伴有石林、溶洞,在湖南分布很广,近半地质公园内含岩溶地貌,较出名的如古丈红石林、张家界、凤凰、酒埠江、乌龙山、湄江……但是世界上大多石林呈灰色,唯有古丈红石林的泥质灰岩含铁较高,溶蚀分化后呈现红色,是一种罕见特殊的岩溶地貌,由于地质差异分化,还形成一层层漂亮的波纹,远看就像层层叠叠的红色奶酪。
树有年轮,石头也有。不过红石林的每一个波状纹路,都代表了更漫长的地质年代。
置身一个由红色巨石组成的天然迷宫,自下而上,在约一百米的落差内,穿过一道道狭窄的石缝,一层层往上攀爬。红色的石柱高大密集,造型各异,转过一个拐角又一个拐角,如果不是脚下铺好的小路指引方向,仿佛就要迷失在这片石头的海洋。直到终于登上高处,朝下眺望,看到刚才穿过的天然迷宫,海拔高度逐级而上的几层红石林里,一些“小”人仍在里面翘首四顾,往来穿梭,顿觉有趣。
红石林的表面大多呈红色,这在一般以灰色调为主的岩溶石林中非常少见。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这里曾是浅海环境,含有较多铁锰物质的泥沙沉积,它们的氧化物呈现红色,而氧化物在碳酸盐中的含量差异,又导致红色深浅的不同,有的还会随着天气而变幻色彩。
红石林紫红色碳酸盐岩在古地理氧化环境下沉积,水平层理发育。由于不同地质年代沉积形成岩石的抗风化剥蚀和抗溶蚀能力有差异,还产生各种水平波痕,更增添了这座天然迷宫的诡异。
花岗岩地貌
刀削斧劈成莽山
● 专家点评:宜章莽山、浏阳大围山、桂东八面山、南岳衡山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貌为主。莽山的花岗岩石柱、岩墙最有特色,由地下岩浆侵入形成,由于特殊地质条件,人迹罕至,保留下来的原始次生林较多,已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等稀有动植物。
是什么形成了这样的悬崖峭壁,巨人的刀削斧劈?好不容易终于登上莽山的最高峰——猛坑石主峰,北望衡阳,南眺韶关,群山尽收眼底。山间地形复杂,隐约可见许多各种各样形态的崖石,那是经过千万年风吹雨洗的结果。
雄伟壮观的山势,地质地貌源于强烈的燕山运动,地面切割较深,处处悬崖绝壁,山峰尖削,溪河纵横,峡谷幽深。高低海拔落差达1500多米,坡陡路险,常年云雾缭绕。山露地层为寒武纪地层,岩石属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侵入地层的岩浆冷却,形成了粗粒花岗岩。丰沛的降水,更使物理风化加重,滑坡和岩崩发育,山体更加陡峭,常可见到大于60度的险坡。
莽山是我国冬季有冰雪的最南端地区之一,位于气候分界线上。相对封闭的环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古老的植物在这里得以幸存。
冰川遗迹
典型少见大围山
● 专家点评:中低纬度地区少有冰川遗迹。大围山有坚硬的花岗岩,记录着冰川岁月的雕琢。在同纬度下,大围山的冰川地貌比较少见,也比较典型齐全,花岗岩的山坡上有冰川漂砾、冰臼、U型谷(冰蚀谷)、球状分化等,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
你一定看过动画电影《冰川时代》系列,为那里面的壮观情景和动物的命运感慨过吧?
那是一个长达两、三百万年的漫长冰期,直到距今一、两万年前才结束。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第四纪冰期。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15℃,全球1/3以上的大陆被冰雪覆盖。因为雪线的海拔下降,不少中低纬度地区的山脉也出现了大量的山岳冰川。
不是每一个地方的冰川遗迹都能保存至今,在湖南桂东的八面山、汝城的九龙江、炎陵的神农谷,都留下了冰臼等冰川遗迹,但大围山是湖南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发育较好、类型较全的地区。或许是由于花岗岩的坚硬质地,至今保存了第四纪两亚冰期冰川遗迹,分别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上下和1200米以上。冰川沿着山体向下滑动,侵蚀地貌,形成U型谷、冰斗、角峰、刃脊、悬谷等地形。
一进山,沿着溪谷,你就能发现谷中,路边,几乎整座山上都有一些巨大的“石蛋”。那些石蛋上坑坑洼洼,有的几块挤在一起,有的甚至一块挤进另一块中去了。原来,这就是在第四纪冰期时,冰川中携带着大小岩石,强烈地相互挤压和碰撞形成的。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在这里较为常见。大围山地质公园出露的雪峰期花岗岩,形成于8亿多年前的震旦纪早期,公认为湖南省内现存最古老的花岗岩。大围山峰顶之间,分布着高山湿地,那是冰川消融后的冰斗、冰窖演化形成。在大围山玉泉湖冰斗出口附近,躺着一块十分稀有、有“冰川之魂”之称的羊背石。
链 接
湖南有23个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
国家地质公园(12个):张家界、崀山、飞天山、凤凰、红石林、酒埠江、乌龙山、湄江、石牛寨、大围山、雪峰湖、万佛山
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11个):花垣古苗河、吉首德夯、新邵白水洞、常宁庙前、桂东八面山、茶陵云阳山、澧县城头山、宜章莽山、绥宁黄桑、永顺猛洞河、南岳衡山
为什么要建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科学”的公园,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再只停留在神话传说的粗浅认识,同时还得到科学的陶冶。通过普及地质科学,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具科学性,并培养下一代学到知识。
联合国1999年启动地质公园评选计划,2000年后开始推行。我国从2000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地质公园,至今已有29处地质公园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怎样游地质公园?
游地质公园,要看三个“博物馆”。
室内博物馆:地质公园建有室内博物馆,陈列景区的各种地质遗迹,并系统解释地质地貌。
室外博物馆:在地质公园景区的游览线路上,出现的不同地质遗迹均有中英文路牌,包含完整的标识解说系统。
移动博物馆:每个地质公园都从地学角度编有科普宣传图书,可以让游客带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