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我与湖南日报的故事
2014-08-15 12:31:3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心中的珍贵感念

  □谭仲池

  有些感念,会伴你一生。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当时正在浏阳河畔的一个偏僻山村教书,我亲历了“文革”岁月,农村出现的颠簸和贫困生活现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任教学校的邻居家有位小青年很会拉二胡。在那些令人振奋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坐在湖塘边拉一些动人的曲子。如《春江花月夜》、《洪湖水浪打浪》、《浏阳河》。这情景,其时便成了我曾经的乡梦。因了这种情之所系,我写了一首题为《湖夜听琴》的小诗。

  这首诗邮寄到湖南日报后,编辑鲁安仁大姐热心地编发了,很快就见了报。那年月,身在僻乡的我能在省报发表作品,心中那份感激和兴奋是无法言表的。我坐在学校泥土屋的窗前,把刊登着诗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我1968年参军,在部队就萌芽了文学梦,也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可也因“文化革命”的淒风苦雨,把这梦剪成了碎片,裹着我受伤的灵魂回到了家乡。真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曾经破碎的文学梦,又在故乡的土地上被省报的温暖春风吹出了新芽,在我眼前绽放出梦幻的朦胧晨曦。

  就是这样一首小诗的发表,给了我希望和力量。常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或者记住了哲人的一条古训,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给予他一个更加丰富而辽阔的生命世界。我以为这种感悟是理性的,也是被很多人的实践所证明。

  我之所以几十年来,对湖南日报常存感激、感动、感念,一方面是她导引、扶持、激励我走上了文学之路;另一方面,在我从政后,无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在长沙市任职直到今天,仍守望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历届的报社领导、编辑、记者都是我的良师益友,都给予我以极大的、真诚的、及时的、充满友谊和热情的指导、帮助、支持。这些年,我在省文联工作,为宣传湖南文艺三百工程,湖南日报就和文联共同开辟了“湖南文艺家”专栏。为全省的文艺家亮开了一扇接地气,感触生活与时代脉搏,通向现实世界与艺术高境的窗口。

  今年是湖南日报创刊65周年。回顾它走过的光辉历程,铸造的丰盈业绩,开启的辉煌新途,我为它自豪,为它感到光荣。欣看今日湖南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改革开放铺开的锦绣蓝图,“四化两型”、“三量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迈出的铿锵步伐和正在书写中国梦湖南精彩篇章的政通人和的万千气象,作为省报,所作的贡献,起到的舆论引导、提神鼓劲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大加点赞的。我深深知道,湖南人爱自己的省报,办报人更珍惜自己的责任。每当我们翻开湖南日报,就能真切地感受其敏锐的思想光芒,宽阔的开放胸襟,激扬先锋的文风品格,求是担当的创新精神。

  有感于此,我深怀敬慕和感念之情,真诚地祝福湖南日报永远年轻、勤达、敏慧、壮美、辽远。是可谓:

  一报频传千万家,春风尽润芙蓉花。

  岁月难摧纸笔老,只因有梦在心涯。

  (作者系湖南省文联主席)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