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十年圆一梦【唐曾孝】
2014-08-13 13:07:2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唐曾孝

  漓江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金鸡梦》,推荐称“这部小说以丰富繁多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书中许多情节鲜为人知,极有看点。同时,《金鸡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本书切合当前热点”。

  长篇小说《金鸡梦》以进城出国发财圆“金鸡梦”为主题,用传奇的手法反映金鸡岭有代表性的三户农民两代人,在推行农村“大包干”、进城出国挣钱中展开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作品描述的几十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大多是古里八怪、鲜为人知的。如用“象棋理论”指挥生产、“请求第二次挂牌游乡”、建筑“活人墓”、“抬生葬”占龙脉、写油墨的“穷春联”、两个“活鬼”喜相逢、“握手分等级”、“棺材摇窝睡六年”、“众鸡啄死黄鼠狼”、为十岁狗婆子办“犬子宴”等。

  《金鸡梦》创作历时十载,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2005年7月下旬,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多次来电话请我们两口子去避暑。老伴应允了,可我不答应。我说:“我要下乡‘酿酒’。”女儿懵了,说:“什么,下乡‘酿酒’?我给您买一箱高级酒带回去不就行了。”老伴也疑惑地插进来说:“春节时我买了一大缸米酒,才吃了半年多,怎么没酒了?”她俩是不知道我下乡“酿酒”的真正内涵的。这缘于老作家李长廷在一次会上的发言。当年6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在作品讨论会上,这位老作家认为我当了30年的省报记者,采访了大半个中国,还访问了几个国家,只是记者当得久,关注和记录的大都是一些“事”,忽略了作品需要“人”这个主要要素。如果放点“酒引子”进去“酿一酿”,让“人”这个生活要素发一发“酵”,一定可以写出更鲜活的小说来。

  我明白了,他的发言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为有源头活水来”,下基层去“再体验”,让生活来一番“回炉”。于是我把这个道理跟家人一讲,她们虽然有所理解,但还是不同意我下乡去。她们说:“你以为自己还是年轻小伙子,都是过了古稀之人了。真是发疯不要命了。”我说:“我坚持了30多年冷水浴,雪天可以下河冬泳,为何下不了乡?”老伴只好一个人去北京避暑。我背着电视机、被子和日常用品,去了冷水滩区的普利桥镇,与镇村干部一同下乡体验和“回炉”生活。谁知家人担心的事发生了,去了不到一个月,跟着几位农民和村干部上御印岭采风,不慎摔了一跤,脑壳跌破了皮,缝了5针;脖颈子还扭了一下,进医院住院治疗。有人说我是“怪老头”发神经。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一串串哩。为了多搜集一些素材,我结交了不同类型的“酿酒”朋友十多人。此时,《金鸡梦》已开笔了,其中有个重要人物“建癫子”,是一个真真假假的疯子,这个人物总是立不起来。我只得去找疯子“酿酒”,体验其生活。起先我接触一位癲子,整天手之舞之,又是唱歌,又是演讲。我去接近他,旁人拉着我说,这是个狂癲,惹恼了会打人的,劝我不要拢他的边,我想这“狂癲”与我写的人物对不上号,放弃了。后来,我与冷水滩区清桥路板车队打工仔混熟后,认识了一个不打人的“文癫”。这时春节到了,天又下着雪,只见他裤子很单薄,冷得有些发抖,挤到板车工烧的木柴火堆边去烤身。我想在他身上挖出故事和情节来,于是就先与他建立感情,从家里拿来自己穿的一件厚裤子让他穿上,问他在哪里过年,他一味地摇头摆脑,不吭一声。除夕前一天,我送他20块钱,并交代他常去的一家饮食店,让他在店里吃一餐过年饭。他接上我的钱,笑嘻嘻的,捏着那钞票,这边看看,嘿嘿地笑一声,那边瞅瞅,又嘿嘿地一声笑;把钱折起来,再次嘿嘿笑一声,又打开来,第四次嘿嘿地一声笑。他还把钱在腿上摊开,第五次笑得高兴得不得了。如此反反复复地玩着那张钞票。我看到他的动作和表情,回家后马上把这些细节加进小说中……

  我用了整整十年完成了36万字的《金鸡梦》。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谭仲池最近为《金鸡梦》题词:“文章血写成,缘在人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