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母亲湖的礼赞
——读长篇小说《大湖》随感
周建武
初夏时节,好友刘子华的长篇小说《大湖》付梓出版。掩卷之余,一首湖湘儿女忠诚担当、百折不挠的壮美史诗,荡气回肠;一幅洞庭湖区独特民俗风情的瑰丽画卷,波澜壮阔;一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之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纵观全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婉约的叙述风格,蕴藉着一股无声的力量,引人入胜。全书以陈氏家族四代人物为主线,以百年中国的悲怆历史为宏大的叙事背景,通过人物的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点滴。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而结构别致。书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克明面业创始人,享誉中外的面业大王。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忠于生活是创作的前提,子华与陈氏家庭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方便。虽然如此,成如容易却艰辛。小说历时二载,前后十易其稿,我深知作者付出的勤勉和努力。
上善若水。浩浩洞庭,其博大、包容的胸怀孕育了陈氏家族诚实善良的家风。在陈氏家族的奋斗历程中,这种诚信的美德荡涤着一切世俗尘埃,也是得以支撑整个家族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帕斯卡尔说,人只是芦苇……人如芦苇,苦难时期的陈氏家族,脆弱得就像芦苇,洞庭湖的一阵风一片浪就可以轻易将它折断。但是流动在苇管里的思想隐藏着一个法则:那就是信守承诺,尊敬美德。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陈志坚的爷爷,从江西逃难途中,平江山区老人一饭相赠,若干年后,志坚面业已是资产近50亿元的上市公司,人物已经转换到了第四代,仍然千方百计寻找这位患难时候给予过帮助的山区老人;我们可以看到,当年陈家举家辗转东迁,在大雪纷飞的郊野,天地茫茫,几乎陷入绝望,路遇一位好心的复员军人货车司机,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相助,若干年后,年逾八旬的陈母,仍然念念不忘当年这位恩人;我们可以看到,创业之初,百战艰难,只有一家银行同意贷款,若干年后,企业账面已是十几亿元的流动资金,开户行始终是中国建设银行……诚信的力量使感动的溪流最终汇聚成江河,流入洞庭,奔向大海。美德的力量在时光的隧道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表面看来,陈氏面业的成功有其偶然因素,但仔细想来,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从陈志坚的祖上开始,就信奉以诚信为立身立业之本,如此家风一脉传承,生生不息。也许正是前人的这种因缘才造就了后人的福果。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全书几乎所有重要的情节都揭示了这一主题,因而书中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作者是在洞庭湖区长大的,洞庭湖的鱼米养育了他,他对这片土地怀着深深的挚爱。书中冬天收芦苇、雪夜里捉鱼、推车走街串巷贩面条……很多湖区生活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丰富,读后令人莞尔。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亲湖的怀抱,生活再也熟悉不过。时光匆匆,人事万端,我们忘记了多少?我们又能留下多少?这一切,皆因缘于我们对母亲湖的漠视,对生活的漠视。感谢作者,填补了我们阅读的空白,使得我们在静夜里,有了灵魂的方向,这是对母亲湖最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