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短笛吹出美丽心曲【聂鑫森】
2014-08-13 13:04:4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聂鑫森

  生于湘乡、长于湘乡、供职于湘乡的诗人彭伟平,新近出版了一本诗集《窗口》。在初夏的雨声中,我坐在书斋的窗前,惬意地读完他这些精短的诗作,宛如听到一管横吹的短笛,袅袅流淌着他对故乡的挚爱和眷恋,清丽而质朴,还依稀可辨此中杂揉的美丽的乡愁。这乡愁并非别离之叹,而是对当下经济大潮的奔突所寄予的关切之意,也就是一种更为深重的“原乡意识”。

  爱乡爱国,是彭伟平诗作的基调。山峦、树木、田地、屋舍、小路、小巷、老井、亲人、乡邻……都能激起诗思,引发联想,荡动胸中不息的波澜。即便是一缕《炊烟》,也能让他激动不已:“从远古/飘来的乡愁/在窗外/此起彼伏”。他听《奶奶讲故事》:“最动听的还是她年轻时的爱情/像三月里屋檐下的雨水/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他注视父亲手上隆起的筋、额头的皱纹、眼角的血丝,“它们像枫叶的脉络/在和父亲喝酒的时候/父亲的眼睛额头和手全都红红的/蠕动/像秋风吹拂下的红枫/生命颜色真真切切”(《父亲》)。

  诗人虽已至中年,却保持童心的稚嫩和天真,善于以童年的视觉,去观察、思索世态人情,开掘出别有的美,如《寻找童年》、《童年的春天》、《小时候》、《走在大街上》、《乡村学校的中午》、《草垛》等。“送走金黄的稻穗/草垛/仍忠诚地守护脚下的土地/她梦见/自己变成丰茂的蘑菇/像伞/撑起乡村的寂寞/农家的孩子/在她的世界嬉闹/做家家/捉迷藏”(《草垛》)。

  高速发展中的城市与农村,既是文明时代鲜明的佐证,同时又给人带来诸多方面的忧虑,诗人敏感地触摸到了并吟之为诗,这是难能可贵的。《小路和小巷》:“小路/故乡伸出的一只手/热情地握着城市/小巷/城市微妙的神经/一丝风也能让她激动/有一天/小路攀上小巷/像一见如故的兄弟/小巷诉说自己的故事/小路倾诉自己的艰辛”。在《小河》中,写到高楼大厦的崛起而抹去了自然生态的美妙,“我回到故乡/故乡没有了小河”的现状,警策撼人心魄。诗人还特别关注当下的一部分人,抵挡不住物质与金钱的诱惑,造成人格的沉沦与分裂,以诗形象地予以警示,如《在网上》、《在车上》、《商标》等。我尤喜欢《一块玻璃碎了》一诗:“她抵挡不住风的力量/她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她不再严谨和庄重/她终于放松了自己的身体/放松了自己身体的玻璃/顷刻/化为一块块碎玻璃/一只只尖刻的眼睛”。他的《井冈山的南瓜》,只有短短八行,既是对革命岁月的回顾,也是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呼唤与讴歌:“如今来到井冈山/捧起南瓜/捧起中国革命的历史”。

  彭伟平的诗,短小隽永而有哲思,写景、状物、抒情、述人张弛有度,生动而多韵趣。读起来,是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