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女谍”一百零八岁
——“周南”故事之一
1984年,黄慕兰(左二)和邓颖超在中南海。
上个世纪30年代的黄慕兰。
黄慕兰书法。
本报记者 文热心
“周南”就在长沙市过去的二马路,现在的黄兴南路的西面。一条小巷里有一道不显眼的小门,上面写着“周南中学”字样。“周南”诞生在1905年5月1日。它的创始人朱剑凡根据《诗经·周南》起了这名。
“周南”的前身是朱家的私家花园。后来,它是青年毛泽东革命基地之一,是清末民初湖南乃至中国女性人才的摇篮,是中国革命之路的一个横断面。
“周南”故事很传奇,最传奇莫过于黄慕兰。
她是“周南”最杰出的学生之一。她的红色女特工的传奇经历,被拍成不同版本的影视剧。她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的一部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也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她历尽磨难,可从容应对,今年108岁仍然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她对“周南”更是一往情深。
1、今年“一百零八”
农历甲午六月初九(2014年7月5日),是黄慕兰108岁华诞。被黄慕兰称为“娘家人”的长沙周南中学代表们,特意来到杭州浙江医院9号楼,给住院的她献上鲜花和祝福。
黄慕兰端坐着。“慈眉善目,从容淡定,大气恢宏,祥光四射”。这是周南校友们此时对她的印象。而当年,她“长得漂亮,顾盼生辉”,“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活动能力强”,“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据说茅盾写《蚀》也借鉴过她的故事”。
无论是“此时”还是“当年”,展示的都是黄慕兰一个侧面,最能准确、全面刻画她人生具象的还是她自己。“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扶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她出版自传时所填之词,就是她的人生具象。
2、“周南”一学期
1919年,12岁的黄慕兰来到“周南”。
她的父亲黄徵是谭嗣同同窗、好友,后来则是谭的幕宾。他思想开明,十分敬佩朱剑凡和他的女学,也就将小慕兰送入周南初中部就读。
这一送,成就了黄慕兰职业革命家一生。1919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要是“没有在‘周南’参加五四运动的洗礼,就不会自觉参加北伐大革命,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中去”,百岁时她在自传中道出了五四、“周南”与她的人生关系。
她还说:她虽然在“‘周南’读了一个学期就因母病去了武汉”,但“‘周南’改变了我的一生。否则今日的我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或是一个职业女性。”“我感恩‘周南’是我走向革命的指路明灯。‘周南’在中共党史上造就了蔡畅、向警予、杨开慧、帅孟奇、杨展等著名的女革命家”……
她念念不忘“周南”。周南校友会副会长符笑汀还告诉记者,在杭州黄家客厅里,“周南”在她百岁寿辰时送的一幅湘绣,一直被摆在客厅正中间的电视机上方。在黄慕兰105岁生日时,符笑汀代表“周南”送的一阕《卜算子》贺寿词,曾让黄慕兰激动得热泪盈眶。
词曰:“两百载人生,才过百零五。识尽沧桑不识愁,依旧潇湘女。 大笔写春秋,豪气惊风雨。侠骨柔肠桑梓情,岁岁香如故。”
这首词概括了她的一生战斗沧桑岁月,赞颂了“唯有葵花向日红”革命信念,笑对人生乐观主义精神,“大笔写春秋,豪气惊风雨”的事业,对故乡和母校一往情深的情愫。这怎不让她为“还是母校懂得自己”而动情?
3、潜伏传奇路
黄慕兰108岁的人生中,最闪耀的是“潜伏”时段。
离开“周南”后,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打丫鬟的二世祖。黄慕兰给父亲写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家。父亲心痛女儿,将她接回娘家。逃离包办婚姻的她,决心以秋瑾为榜样,走革命之路。北伐前夕,她毅然剪掉长发,来到汉口参加了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黄慕兰和丈夫宛希俨——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奉命转入地下。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黄慕兰开始了她的“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4个月之后即牺牲。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之间获悉这一消息。她“只有忍痛节哀……以在革命实践中的奉献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这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1929年6月,她化名“刘阿秀”在沪东恒丰纱厂当学徒,在领导工人罢工争取权益时被捕,囚于龙华监狱100天。出狱后,她又随丈夫贺昌调往香港。12月,她乔装成贵夫人,乘坐豪华游轮,将巨额的革命经费运送到上海,交给党中央。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前往苏区工作,回到上海的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为了革命事业,夫妇俩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托付给另一对革命伴侣抚养。当时黄慕兰承担着重要任务: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便委任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4、救出关向应
地下党组织交给黄慕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营救关向应。黄慕兰打扮成上流社会贵妇人,找一个名叫陈志皋的年轻进步律师联系。黄告诉陈,要救的人是自己姑表兄。陈出身于世家门第,家族广有人脉,其父陈其寿是上海法租界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陈志皋的帮助下,黄慕兰拜访了陈其寿。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后来更是收她为干女儿(经过党组织同意)。在陈氏父子的帮助下,关向应被解救出来。
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黄慕兰展开了彬彬有礼而又锲而不舍的追求。到了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但黄慕兰一直对去苏区后杳无音讯的贺昌念念不忘,就以家庭、地位不相配为由拒绝了陈。但陈“竟咬破手指,在一条白的手巾上书写爱意”。黄慕兰向组织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党组织认为,在白色恐怖情况下,黄、陈的结合,可能给党的工作带来有利条件。于是,依着“继续支持营救被捕同志工作、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的三项约定,陈志皋迎娶了情绪复杂的黄慕兰。
5、保护周恩来
在黄慕兰“潜伏”生涯中,最有影响的一件事,莫过于保护周恩来免遭毒手。
那是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告诉他们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故作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政治局主席向忠发!他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黄慕兰好不焦急,却不动声色。一直等到曹离开后,她以头痛为由让陈送她回家。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最后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机关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打开了周恩来住所之门……却扑空了。
事后,周恩来约见黄慕兰,表扬了她的灵活机警,并嘱咐她抓牢陈志皋,做他幕后参谋。在和陈志皋的交往中,黄慕兰结识了很多上层人士,也在幕后策划了各方面的营救活动。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等重大行动。期间,她也遭受了国民党的牢狱之灾。
6、卷入“潘杨案”
上世纪50年代,因受“潘杨案”牵连,黄慕兰两度被关入秦城监狱,一共17年。
她却用另一种视角看不幸:“软禁在此,倒是使我们免受外面文革风暴冲击折磨之苦,乃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措施,内心充满着期待平反恢复自由的乐观精神。因而思想开朗,并坚持勤练太极拳,故能保持身体健康。”上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至今,一直居住杭州。
“我生性好强,对党的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伤,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保健秘诀。”这,是她所有传奇色彩的精神解释吧!
磨难成就了她的人生辉煌,乐观培植出她的长寿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