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改进我们的调研
2014-07-23 10:08:3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学武] [责编:彭彭] 字体:【

  改进我们的调研

  ■ 王学武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中,总理所展现的调研方法、调研技巧、调研作风,对于我本人及津市全体党员干部,都有极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务必深入细致。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就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基层单位迎接上级检查、调研的场面:既有人盯梢,又有人布置会场,还有后勤保障、应急措施、风险防控手段,甚至包括把“落后分子”都关了起来,精心为总理准备了“盆景”和“包袱”。但总理来后直接走到田间地头,去了解真实情况。从光秃秃的树干和群众的只言片语中发现了问题,引出了四个昼夜的故事。观影至此,我不由反思:自己下去调研有没有深入细致、明察秋毫?有没有如同影片中总理第一次听到连弟说薅叶子不是喂猪喂羊,而是给人吃的时候,引起了他的沉重思考。老实说,自己没有完全做到像总理一样,究其原因,主观上,自己体谅基层的辛苦和压力,不愿上纲上线。根子上,还是犯经验主义错误,觉得平时工作又比较务实,对基层的情况如反掌观纹,是有清醒的把握和认知的,不在乎一两次调研是不是沉了下去、了解了实情。

  调查研究务必脚踏实地。影片中第一次座谈会上,无论是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还是老蔫等几个干部,显然都经验丰富,揣摩着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总理敏锐发觉了这一点,果断终止了会议,亲自去走访社员家庭,一屁股就坐在农民家的门槛上和老百姓拉家常。这一坐,才坐来了农民张二廷掏心窝的话。联想到现在,有些同志搞调研,去五六台车、十好几个人,开一场座谈会,收一叠材料就算完成任务,热热闹闹走个过场。还有的单位安排下乡调研,张三指李四,李四指王二麻子,都说没空、忙;但要是吃个饭、喝个酒、唱个歌,一挥手,本来三个人的饭局,半个小时就搞成一大桌。可想而知,这样调研的作风和态度,怎么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赢得百姓的真欢迎。

  调查研究务必改进作风。影片中有三处关于吃饭的场景,我记忆深刻。一是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欢迎总理,安排了“丰盛”的午饭,当总理看到桌子上有红烧肉、煮鸡蛋时,迈进门的一只脚又退了回来,他让把饭菜分给群众,坚持同大家一起吃公共食堂树叶煮的稀粥。二是炊事员给大家发吃了不消化的“代食窝窝”,总理主动拿了半个。三是连弟的奶奶用自己的寿材换白面,为他做了一碗拽面时,总理感动地说:“这碗面必须吃。”他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用他的钱买回寿材,待离开村庄后还给这位老奶奶。这一退一进之间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品格。年初省委书记徐守盛来津市调研,明确规定吃自助餐,四个热菜、四个凉菜,陪同人员也不多,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调查研究务必解决问题。我们的老百姓有一种朴素的“狡猾”,他们会揣摩调研者的目的和心态,到底是来调研真实情况、解决问题还是来走过场、做秀?老百姓也最务实,他们会从身边一件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上,来评价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衡量干部的作风。总理在伯延公社调研后,了解到人民公社的真实情况后,连夜向毛主席汇报,第二天就作出了解散的决定,让老百姓看到了总理负责的态度和做事的干练。我们有些调研过程简短、流于形式,问题没有较好收集、及时解决和反馈,群众得到的回复往往比较“官方”:“我们回去后会好好研究”、“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等等,最终有没有解决,老百姓不知道,一次两次,以后就懒得说了。

  影片中关于总理调研这些事情,其实道理都很简单,但真要做起来也并不轻松。

  (作者系中共津市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