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谢师”何必“设宴”
2014-07-04 10:53:4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彭彭] 字体:【

  “谢师”何必“设宴”

  欧阳金雨

  高考录取在即,江华瑶族自治县一中等五所学校的165名高三教师,集体签下承诺书:拒不参加“谢师宴”。近日,衡阳县委也召开会议,重点“诊治”升学宴、谢师宴、状元宴等不正之风,并下发了《关于狠刹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操办“升学宴”收钱敛财歪风通知》,如发现党员干部举办升学宴、谢师宴和状元宴将一律免职。(7月3日《湖南日报》)

  传统的“谢师宴”,源自西周时期尊老敬长的“乡饮酒礼”,其目的不是答谢师恩,而是宣扬尊老、敬老、养老的理念,让全社会形成“孝悌”的风气,达到教化的效果,继而安定社会和国家。

  现今的“谢师宴”,虽形式、目的五花八门,但大体都包含“感恩”之意。客观而言,十年寒窗,师恩重如山、师爱深似海,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可以理解,但是当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笼上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时,“谢师宴”则变了味。

  流风所及,家长不摆,可能会被人说成“小气”,甚至“忘恩”;家长摆了,可能增加负担,有家长大摆特摆,“谢师宴”又成为了借机敛财的挡箭牌。而对老师来讲,频频赴宴,不仅喝坏了肠胃,更喝坏了教师形象;老师不“赏脸”,家长心里多少又会产生“小疙瘩”。

  江华县部分中学高三老师和衡阳县委讲清利害、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拒请,既维护了师德尊严,又净化了社会风气,无疑值得肯定和借鉴。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表达感谢不是只有宴请一种方式。买个合适的纪念品,送束鲜花,发个短信,或是打电话、寄贺卡……都未尝不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大学刻苦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更是对师恩的一种深情报答。

  其实,用更为纯洁的形式表达感恩,才更符合我国千年不坠的文教传统,也能让老师、学生和家长摆脱“苦宴”的困扰。一举多得,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