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伟人风采 红色诗篇【胡光凡】
2014-06-24 11:03:1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光凡] [责编:黄晓辉] 字体:【

  伟人风采 红色诗篇

  ——看影片《毛泽东与齐白石》

  

  □胡光凡

  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落幕了,人们走出影院,被剧中人那平凡而伟大的人文情怀所深深打动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

  《齐白石年表》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庚寅,90岁,于中南海丰泽园会见毛泽东,并赠书画。

  这是两位旷世奇才的湘潭老乡惟一的一次当面交往。但电影创作者却匠心独运,把主人公放在人民共和国旭日初升、百废待兴而又强敌压境(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从历史的真实出发,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向观众呈现了这样一部力作:它既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得比较好的伟人传记片,又是充满诗情、画意、哲理的红色抒情诗。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而又富于创意的探索,表现了“潇影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北平解放后,毛泽东高度关怀广大艺术家和文学艺术事业。他日理万机,却没有忘怀那位“神交久矣”的老乡——书画篆刻大师齐白石,安排有关部门把他破旧的京城居所修缮一新。白石老人深为感激,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寿山石材,刻了一对印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十分赞赏,还把老人用来包印章的一幅作废的小画裱好珍藏,随后又在丰泽园宴请白石老人,以表谢意。这本只是一桩“伟人轶事”,但影片却把它演绎成“两位神交已久的大人物百转千回之后的‘水到渠成’”,在银幕上谱就了一曲讴歌伟人的家国情怀和纯真友谊的知音之歌,心灵之歌!

  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之尊,亲点家乡菜谱,请朱德、郭沫若作陪,在丰泽园宴请心仪已久的故乡老画家,这规格,这盛情,是怎么估量也不为过的。但白石老人却说:“要不是却不了湘潭老乡这面子,我才不去!”这表明了老艺术家一种志比天高的自尊和李白式的傲骨,也体现了共和国领袖和艺术家之间一种平等、亲和的关系。筵席进行中,郭沫若和毛泽东“争夺”白石老人那幅珍贵的“废作”——毛泽东笑称其画意是“送我一树李子香”的情节和细节,更是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表现了同为文坛巨擘的三位伟人的睿智、率真、幽默和才气。白石老人乘兴请自己的两位“粉丝”在画上题字,毛泽东一挥而就:“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应声续书:“画圣胸中常有诗”。乐得朱老总连连喝彩:“对仗工整,很有寓意!”

  这场丰泽园“书画会友”的重头戏,把写实和虚构结合起来,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它不但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情味,而且渗透着一种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和艺术真谛。毛泽东和白石老人在品茗之时,推心置腹,直陈心曲,他们关于“艺术也可以改变世界”、“人活在世上,不管年龄有多大,都要有创新精神”,以及文学艺术要“表现人民愿望和时代精神”的“家常话”,都可以成为当今艺术家的“座右铭”!

  当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以身殉国,而齐良元也在老父身边病故之时,毛泽东和白石老人之间再次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同为人父,丧子之痛感同身受。毛泽东强压住无法抑止的悲伤,嘱托田家英立即探问和安慰卧病在床的白石老人。人民领袖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和“推己及人”的大仁大爱之心,令白石老人——也令广大观众忍不住热泪盈眶!影片的这个构思和一连串令人动情的镜头是别开生面的,从其审美效果看,不失为又一神来之笔。

  毛泽东和齐白石这两位伟人的形象塑造得是不是成功 ,是影片能不能叫好又叫座的决定因素。何谓成功?概言之,就是形神兼备,而得其神尤胜于得其形。在这部新片中,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在形神结合上,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高超境界。这里不多加评说,只对刘子枫扮演的齐白石谈点印象。

  白石老人是中国画坛最富传奇色彩的伟大艺术家,漫长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陶冶、铸就了他鲜明而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他是一位艺术大师,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着湖湘农家子弟特有的质朴、率直、倔强乃至执拗。要把这样一个人物演活,殊非易事。著名演员刘子枫不负众望,他所饰演的白石老人,不但得其“形”,而且深得其“神”。

  影片中,白石老人的台词并不是很多,刘子枫的功夫不全在嘴上,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形体语言上。他对白石老人的个性特征拿捏得很到位,言谈举止,待人处事,处处从主人公的思维和行为准则以及习性爱好出发,准确、生动、细腻地表达出他的心理、情绪和神韵,力求不温不火,张弛有度,既有伸展力又有控制力。像他在灯光下,撮起那飘着银髯的嘴,轻轻地吹掉石料上的灰渣,聚精会神地为毛泽东雕刻印章,那神情是何等胸有成竹而又虔诚、专注!当他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时,见到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那个“惊艳”的场面,更是何等谐趣横生,令人叫绝!老艺术家居然像天真的孩子一样,盯着光彩照人的女演员不放,还倚老卖老嚷嚷着:“我这么大把年纪了,为什么就不能看她?”“谁不喜欢看美女呢?要看就光明正大地看……”这种从肺腑深处迸发出来的心声和形体语言,合上李白一句诗,叫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朴实、无邪和自然之中——应该说,这也正是这部影片艺术风格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