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接过白求恩的手术刀【文热心】
2014-05-25 08:59:1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责编:彭彭] 字体:【

  接过白求恩的手术刀

  ——追记红军博士潘世征

  

3位独臂将军。(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白求恩在手术中。

  

潘世征。

  本报记者 文热心 通讯员 李敏

  毛泽东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最熟悉的句子。白求恩是怎么殉职的,人们也大致知道。白求恩的身后事呢?特别是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那把手术刀又传给了谁?潘世征!

  5月13日,我们来到宁乡寻找潘世征童年的足迹。宁乡县史志档案局局长谢仲舒讲述了潘将军的传奇故事。

  1.接过白求恩的手术刀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破伤风”。可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要求八路军把他“当一挺机关枪使用”,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自知不久于人世,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除了“让我把千百倍的热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勉励大家“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外,还在信中“处理”了他的遗产——“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十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而那把手术刀,他送给了弟子潘世征。

  2.担当让白求恩感动

  潘世征只是他的弟子之一,当然是一个跟在身边的弟子。

  1938年11月底,白求恩亲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救治,八路军359旅就战斗在这里。1939年1月初,白求恩为359旅开办了一个23人的实习班。潘世征虽然是旅卫生部政委,但同样参加这个实习班。就在这个班上,潘世征、白求恩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

  有一天,白求恩在病房里发现一名上肢负伤的伤员,因没有及时上夹板,右臂已经变形,一块犬牙状的长骨露在外面,伤口散发着恶臭。白求恩异常生气地问:“这是谁干的事?”本来,这事应由一个刚从农村参军的看护兵负责。潘世征则认为,这事暴露了我军医疗工作上的缺陷,这个批评应当理解为是对全旅卫生工作的批评,自己是卫生部政委,当然应对这件事承担责任,于是就上前回答说是他干的。白求恩当场对潘世征作了极为严厉的批评,潘世征却不让在场的旅卫生部长顾正钧替他辩解,并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那个伤员的右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锯掉了。

  事后,潘世征追查了这起事故,对那个团的卫生工作同样提出了严厉的改进意见,又亲自到旅长王震那里作了深刻检讨。

  此事让白求恩对潘世征的印象很不好。当他们再次见面时,白求恩毫不客气地说:“请你回去告诉你们王旅长,我认为他派你来学习技术是错误的,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学生!”当场被白求恩驱赶,潘世征十分被动、尴尬。好在当时有个卫生员请病假未来,潘世征接受大家的建议,“冒名顶替”留了下来。因为灯光暗淡,人员杂乱,白求恩当晚没有发现潘,可第二天中午查房时却认出来了。但是,白求恩看到潘世征管的病房特别整洁,照护伤员又特别周到,当时也就没有作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白求恩又看到潘的听课笔记详细工整,实习时十分成功地完成了难度较大的手术,这才疑惑起来:“这样一个热爱伤员、专心学习、精通技术的同志,怎么会做出先前那样的事情?”

  3.白求恩收他为徒

  不久,白求恩从翻译口中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真相,非常感动,也深感惭愧,在班上作了自我批评:“对潘世征同志,我看错了。通过这件事我受了深刻的教训,他也使我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真实伟大的内容。”白求恩还为此事给王震写信,再作自我批评。潘世征当然更受感动,认定白求恩是个“为了真理,为了事业”而“不怕把面子丢光”的人,从而对白求恩更加尊敬,学习更加刻苦。

  白求恩怀着深厚的感情,手把手地指导他做手术,帮助他整理手术图谱,耐心地给他讲解医学理论,让潘世征收获不小。正如潘在日记中写的那样道:跟着白求恩“10天,胜于读书10个月”,“空空而来,满载而归”。

  以后的日子,作为旅卫生部政委的潘世征和大夫白求恩的接触就更多了。开国少将彭清云念念不忘白求恩、潘世征师徒俩和另一位同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之恩。那是1938年冬,彭清云战斗负伤后感染而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潘世征请来白求恩,在另一位同志的配合下,通过6个小时的手术,才将他从死神手里夺过来。

  4.王震:“他也救过我的命”

  解放战争中,身为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卫生部部长的潘世征,怀着对战友的深情和责任感,想方设法使他们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关爱。一次战斗中,旅长顿星云腿部受伤,股动脉被打断。当时抗生素缺乏,出于考虑发生败血症的后果,医生们提出要截肢,潘世征却不同意。在潘的主持下,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细心的治疗控制,顿旅长伤愈重上前线。

  副团长胡政头部被炸伤,弹片嵌在头骨里。潘经过缜密考虑,毅然动了开颅手术,取出了碎骨和弹片,使战友奇迹般地脱离死亡险境。潘世征的医术高明,被称为“神医”,部队战士们一听说潘部长来了,士气就格外振奋。王震曾经评价说:“世征同志救了许多人的命,他也救了我的命。没有他,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5.被授予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

  1951年,已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兼卫生部部长的潘世征,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又转入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深造。

  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战友们年轻生命的消逝,使潘世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时间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顽强拼搏。在5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连放洗澡水的间隙,也要捧着书读上一段。有一次,潘世征如法炮制,读着读着,忽然感到脚下热气蒸腾。低头一看,原来水从澡盆中溢出来。

  潘世征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有1955年7月苏联塔斯社播发的一条电讯为证:“苏联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术委员会授予中国医师潘世征医学副博士学位。他的论文被苏联著名科学家认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电讯中特别提到“潘世征1951年到莫斯科学习,那时他一个俄文字都不识”,但潘世征“在答辩时说的一口流利纯正的俄语”,“令在场的苏联科学家个个目瞪口呆”。电讯中还提到,“在他的论文参考文献目录上已列有苏联作者的学术著作200多种了”,这不仅是说潘世征对俄语运用自如,也是承认他的论文质量颇高。“苛刻的苏联导师给予了最优的成绩”。

  潘世征从苏联归国后,任组建不久的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6.就是舍不得丢书

  谢仲舒还告诉记者,潘将军1916年出生于宁乡偕乐桥镇东务山一个贫苦塾师家,两岁多还不会走路,身体瘦弱。稍长,讨饭,放牛。放牛之余跟教书的舅舅识字。9岁,他进入当地一家毛笔作坊当童工,在这段时间,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大人活,晚上坚持跟工友们上夜校。1927年,他刚刚12岁,便加入当地农民协会领导的“童子军”、走村串户书写“打倒土豪劣绅”,“农民协会万岁”等宣传标语,并参加罢工。“马日事变”时,潘世征与5位农运积极分子身陷囹圄,其他人被杀害,他因年少留得一命。在羁押途中,他机智、勇敢地逃脱了。只是,潘将军少小离家,也从来没有回来过,潘家老屋不存,潘家在宁乡的亲友也不多。

  他还告诉记者,放牛娃成为高级将领并不稀奇,但长征红军成为博士的却只有三人,潘世征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他的刻苦学习。在红军医务队伍中,潘世征的好学是十分有名的。无论是在行军打仗途中还是部队宿营时,空闲时间都抓紧看书。在长征路上,他宁愿什么都丢掉,就是舍不得丢书。战事实在紧了,他就把书一页一页撕下,记熟了才将这一页扔掉。经过刻苦学习和长期战地救护的锻炼,潘世征的外科手术越来越精到,成为红军队伍中优秀的外科医生之一。不到20岁,他就担任了红三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

  只是天不假年,1961年,年仅45岁的潘世征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