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湖南故事】代号"象"·周竹安暗战长沙之一
2014-03-24 07:48: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责编:彭彭] 字体:【

  代号“象”

  ——周竹安暗战长沙之一

  

▲周竹安,1934年摄于巴黎。(资料照片)

  

▲1949年,周竹安建立的秘密电台首次与中央联络上,就是在万家庄这个房子里。本报记者 摄

  

▲湖南和平解放后,秘密电台人员在“万家庄”合影。(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文热心 通讯员 李敏 钟铁球

  “象:程潜只要决心反桂系,并布置截断桂系退路……是可以谅解的……程应力求留在长沙,作为内应……”这是1949年6月27日,中共中央给策动湖南和平起义的工作人员电报指示。

  “象”,一个代号。无疑,这个代号是中共策反组织负责人的。

  这位负责人就是周竹安。

  套用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暗战”一词,周竹安建立的秘密电台,帮助程潜与中共中央直接建立联系,坚定他的起义信心,无疑是湖南和平解放这幕历史大戏中的一场暗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1. 黑麋峰下那座电台

  一个春日,记者来到长沙望城黑麋峰下的洪家村。这里现在属丁字镇,当年则属桥驿镇管辖。

  上午还没有散尽的薄雾给大地披上一层轻纱,层层叠叠的青山只现朦胧影子。从村民口里得知,这里西去一二里就是湘江,东边几里远就是京广铁路,南去长沙也就是70余里,西则与汨罗市的高家坊为邻。无论是坐在火车上还是湘江的船上,人们绝对不会发现这里还有乡民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隐而能动、闹中得静”的优势,65年前长沙和平解放时,中共的秘密电台就设在这里。

  入得村来,经过几条入户公路,来到丰毛圫下一栋无人居住的房子里。初看,相比周围的农家别墅,它是凤凰面前的麻雀,但仔细打量,它却是退了羽毛的孔雀:麻石墙脚,飘式窗台,考究大门,堂前的大理石上刻有“万家庄”三个大字……在60多年前的长沙农村,绝对在农舍中鹤立鸡群。

  2. 周商龙的万家庄

  79岁的朱雪强告诉记者,房主人叫周商龙(又名启铎),原是国民党53师中将师长,抗战后不愿打内战回乡,建起了这座两进大屋,外面还有青砖围墙和槽门,家有副官和卫兵。

  对于建立秘密电台一事,朱雪强也还有印象:“解放那年,我14岁,做豆腐营生。大概是(农历)四五月间,周家突然来了许多客人,我每天也就到他家送豆腐。记得还有一个女的,说是周商龙的三太太,又叫‘南昌太太’——老家南昌。当然,我当时只晓得他家有事,具体搞什么也不清楚。”

  但今年68岁的村民王正林却搞得清,因为他爷爷王炳贵是周家长工。爷爷给他“讲古”时说过,发报是在丰毛圫顶上。那里有周家的柴屋和防空洞。因为屋里发电报要架好长的天线,虽然这里隐秘,但时间长了谁能保证不被发现?于是就采取人、机分离的办法——白天将电台隐藏起来,“有时放在别人家谷仓里,有时放在别人家神龛里,有时放在檀树枝条中……夜间发报时,我爷爷搬着电台进防空洞,发完又搬到一个新地点藏起来。整个过程只有我爷爷和报务员知道。”

  这栋房子作为湖南和平解放的一个重要元素,已挂上了“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牌子。

  3. 电台到长沙不容易

  其实,周竹安开始想把电台设在城内。可是这部电台来长沙过程、设置地点也如同湖南和平起义一样,一波三折。

  这年4月间,周竹安的战友徐淡庐接到中共上海情报系统负责人吴克坚的指示,尽快把电台送到长沙周竹安手里。徐通过国民党国防部少将郭姓高参帮忙买机票。郭冒充蒋介石侍卫室人员、驾着凯迪拉克轿车来到航空公司,弄票到手。

  4月12日,徐淡庐飞抵汉口,但长沙交通员未能及时赶到。徐想周竹安要同党中央联络急需电台,于是决定亲自携带电台到长沙。徐伪装成国民党军官,提着内藏电台的褐色皮箱坐火车到了长沙。他按照吴克坚交代的地点——长沙建业银行,通过某职员找周竹安接头,谁知对方一见他的这身打扮,顿时惊慌失措。

  按地下工作规定,徐淡庐没有接上头也算完成任务,可以返回上海。但他想到周竹安急需电台同党中央联络,决不能就此返回上海,必须尽快向吴克坚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但一时又没有同吴直接联络的方法。

  徐不禁想起在上海挂牌做律师的中共秘密党员闵刚侯和夫人柏心慧,因为闵与吴有直接联系。徐虽去过闵家,但未记住确切地址。徐灵机一动,从邮局发电报给上海协大祥布店闵总经理(徐知其姓不知其名)转柏心慧,闵总经理即闵刚侯的兄长。电文埋怨说:你们硬要我到长沙跑一趟单帮生意,结果货物不对路,很难脱手,怎么办?并且硬着头皮将真名实姓和在长的真实住址都写上了。闵总经理马上将电报转给闵刚侯夫妇。闵刚侯看了徐的电报后心领神会,立刻交给了吴克坚。

  此时,周竹安没同徐淡庐接上头,焦急万分,特意赶回上海。周竹安正与吴克坚商量对策时,忽然收到闵刚侯转来的电报,欣喜之极。他们经过一番商议,回电要徐“将货物交给去的人设法出售”。

  最后,是周竹安的大儿子复中从徐手里取回电台。

  4. 郑挹梅送电台到山乡

  这个电台设立在万家庄,有一个女性郑挹梅——爱国将领黄雍的夫人功不可没。

  黄雍,黄埔一期学生,官至国民党军队中将。浮沉于国民党官场10余年,直至1946年退役。退役后做私立中正学校校长,因为不准国民党、三青团在校活动,还容纳了进步教师,拒绝将肖克勤等4位教师押送南京,受到国民党当局“警告”。1948年秋,被迫辞职返湘,任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湖南分处主任。

  黄雍脱离国民党阵营,为促成湖南和平解放而工作,却是吴克坚“运动”的结果。吴克坚与黄雍不仅是平江老乡,而且是童年朋友。在黄雍感到前途茫茫,不知路在何方之时,吴克坚找他谈了一次话,让他明确了方向。

  周竹安到长沙,黄雍也就了成为他“策反”班底的骨干。黄雍的身份当然不宜“事必躬亲”,安置电台事就落在了他夫人郑挹梅肩上。据郑解放后回忆:“约在四月底或五月初的一天黄昏,周茂僧来医院找(正在住院的)我”。周告诉她:“‘党派来了三个人……发报员和电台的安置地点未能解决。电台与上级联系是有一定期限的,如不能按期与上级联络上,就要失去作用……经他们考虑,决定要你出来负责掩护电台。今天我特地来同你商量,明天上午我来接你’……掩护电台不但责任重大,而且风险极大,我对这种工作毫无经验……我知道同志们不是一开始就要我出来掩护电台,而是在安置电台发生了困难,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我义不容辞地要出来挑起这副担子。”

  第二天,郑挹梅带着报务员郑明来到自己潘家坪家里。她家住在一座二层楼房的楼上,院子有高大的围墙。当时一点多钟,她和郑明在室内架起天线联络,于是问题出现了——楼下的两个邻居,一个是高官的副官;一个是警备司令部的科长,“他们睡得都很晚,半夜里还进进出出”,发报时自然不能开窗把天线伸到外面去。约定呼叫的时间是深夜2时,接连两个晚上都没有叫通。第三日,准备另想办法的郑挹梅约郑明出外查看环境和地形,走到北门外文昌阁附近,见不远处空中有个天线网,郑明说是侦察台,并告诉郑挹梅侦察台可以带在身上随电波找到发报人,黄家离这儿太近,实在不安全,必须另找地方……

  过了一天,周茂僧来通知郑挹梅,把电台转移到桥头驿车站附近,隐蔽在周启铎家。

  5. 毛泽东电报在这里落地

  把电台转移到万家庄虽然由周竹安拍板,但主意却是周茂僧的。因为周茂僧与周启铎是堂兄弟,都是离职的在乡军官,加之那里还有一支可以控制的地方武装,能担任电台的外围保卫。

  郑挹梅记得:“我们离开潘家坪下乡去的时候,周启铎家来了一位佘副官带路……厨师挑筐,筐里放着电台和锅碗等炊事用具……我们一行人冒着小雨专走山间小路,天快亮时来到一个山窝的院子里。这就是周启铎的家。”

  “半夜,我和郑明把天线架在后面天井的一棵大树上。按约定时间与上级电台接通了。我们非常高兴。此后,每天晚上都按时联系一次。”

  以后,“佘副官负责送电报,郑明收到电报由佘送到城里交给周茂僧,再交给译电员。城里也专门派一个可靠的人,送来译成密码的电报交郑明发出。一个星期左右总会有一次电报往来。”

  7月4日,毛泽东直接发给程潜的那封电报——“先生决定采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之方针,极为佩慰……”就是在这里落地的。

  湖南和平解放后,电台任务结束,大家分手时照了一张相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