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老人8年写出《劝世贤言》,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被誉为——现代“三字经”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邓利良
宁乡县年近古稀的郑桂良,只有高中文化,却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用民谣的形式,写出了《劝世贤言——道德教育新民谣》、《劝世贤言——国在心中》,劝导世人怎样做人、做事、修身养性。两本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广受好评,被誉为现代“三字经”。
8年成就“奇书”
“为善终有福,行恶害自身;贪腐二字毒害深,害己害亲害国人;树有根来水有源,孝顺父母理当然……”翻开《劝世贤言》,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句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哲理深刻。既有韵文,又有俗语;既有直言,又有婉语。劝善、诫勉、理家、治世,讲的是身边事,道的是人所思。
该书上卷《劝世贤言——道德教育新民谣》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动笔,2010年1月在长沙首发后,便受热捧,一诚大师、袁隆平、于丹等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读者朋友纷纷点赞。2010年下半年,他着手写下卷《劝世贤言——国在心中》,至2012年9月成书,今年初正式出版。上卷以为人处世、家长里短为主,包括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创业就业等多个方面;下卷弘扬爱党爱国,歌颂美丽中华,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
3月15日上午,在宁乡县玉潭镇郑桂良家,他从楼上的仓库里,搬出4麻袋原稿和资料给记者看。谈起原由,郑桂良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金钱至上,教育失衡,贪污腐败,重西方文化、轻传统文化,诚信、廉耻、荣辱观日渐淡化,这些不良现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萌发了写一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普通的道理,以劝导世人。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按捺不住,睡也睡不着。
最初,他只是想以精简的语言来说事明理,或五言、或七言,让人容易记住。当书稿到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手中时,他才知道,自己写的是“民谣”。
“古稀之人不图名利”
从40多年前开始,郑桂良开门店、搞批发、办公司,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他说“心里早就有一本书了”。一下笔,却发现不容易。他经常写到凌晨四五点才休息,有时候灵感来了,写完一段发现东方已经泛白。
妻子和三个儿子看到他如此投入,虽不赞同,但都尊重他。写作过程中,他还常向妻儿请教如何措辞、纳入哪些内容等,逐渐地,妻子和儿子成了他的“高参”。郑桂良介绍,“道德教育新民谣”一卷,妻子对三分之一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建议。
郑桂良再三表示,书中的观点均来源于大众,而非个人凭空而谈。写“国在心中”部分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无数次走访政府部门和乡村市井,收集各方观点。写作中,他认识了在北京工作的同乡朱建民,每次聊天时,随手记下有用的东西,为写作提供参考。
写作中,郑桂良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将传统的思想和观点,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现代语言表达。虽然还没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程度,但是一些字句也是反复推敲。
于是,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将一脉相承的民族道德文化传统,通过扬弃和转换,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如《做人信言》、《新世贤言》、《家庭美言》中,将传统道德中的忠孝节义转换成孝悌忠信;《处世恒言》、《公务警言》中,将古代的愚忠赋予全新的更为广阔的内容。如“忠字当是国为大 ,国强才有家业兴”,“人生诚为本,守信值千金”等。又比如反映时代风貌的“琴棋书画能养性,歌舞交谊能健身”,“科学发展观念新,富国富民好方针”,充满新时代气息。此外,针对贪污腐败、干部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兴业等,既有面对现时代的道德思考,又有突破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思维。有专家表示,《劝世贤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古稀之人不图名利。”郑桂良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两本书。
老郑家风有口碑
《劝世贤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郑桂良治家的心得。很难想象,老郑两口子一直和三个崽不分家共锅灶生活,从未闹过心。老郑家的家风在当地有口皆碑。
俗话说,“树大分叉,儿大分家”,但郑桂良家是个例外,尽管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但大家庭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婆媳、妯娌从未红过脸,一家人相敬如宾。儿子、儿媳都在单位上班,每月发工资,全额上交给母亲。要用钱时,统一由母亲支配。他们认为,老人家对儿子儿媳绝不会偏心。
对于儿子们的婚事,郑桂良只介入一件事,那就是结婚前,他要亲自登门拜访亲家,告知“嫁到我家,不可分家。”他认为,“一家兄弟重和睦,父母自然放宽心,兄弟叔嫂团结紧,发家致富子孙兴。”儿媳进了门,老两口待之如亲女儿,就如他写的:“女是别人家之媳,媳是别人家之女。女媳两者一样亲,要把一碗水端平。婆婆也曾做过女,后来成为他家媳。”
他还要求儿子儿媳,对父母、岳父母和亲友要做到同等尊敬。早些年,郑桂良的岳母、岳父先后去世,小舅子家有些困难,他主动花钱买棺材,操办丧事。他认为,女婿就是儿,不应分彼此。嫂子住院,拿不出钱,最后也是他去结的账。因为如此,他在地方颇有威望,几十年来,调解过的矛盾不计其数,只要他到场,桩桩件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