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刚结束不久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13年度湖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给了一个叫董子钢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他与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曹亚教授率领的团队建立了长达13年的深度合作,合作的“触角”遍及肿瘤发病机理及预防的前沿领域。3月11日,为推动胃癌、食管癌的抗癌机理研究,董子钢再一次来到中国,并欣然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董子钢:在湖南,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
本报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毕晓艳
“我总是在这样想,把这些学生培养好了,对中国将来的科研大有好处”
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那天,董子钢正在韩国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他遗憾没能赶到湖南来领奖,“曹亚教授她们去参加了颁奖仪式,因为荣誉也属于她们,13年的合作,全在于她们的坚持。”
董子钢对湖南不陌生,“来过很多次了,不下20次吧,韶山、张家界这些地方都去过两三次,和我邀请来的外国专家朋友一起,陪他们去看美丽的湖南山水。湖南山好水好人更好,在这里,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
原来董子钢还多次把世界级的专家学者请到湖南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要数2009年的“聚焦肿瘤化学预防”第一届中美双边国际会议,“那次请了20多个肿瘤研究国际前沿的外国专家来湘。”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把首届肿瘤研究中美高层的双边会议定在了长沙。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今会议已召开4届,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举办,成了一个很好的品牌。”曹亚说。
董子钢记得第一次来湖南,是2000年他被中南大学聘请为讲座教授那一年,他与曹亚正式合作。“讲座教授授予拥有崇高学术地位或重大研究成就的学者。在明尼苏达大学,董子钢是两个学院的讲座教授,韩国政府也授予他‘世界级大学教授’称号,他是一个很优秀的科学家。”曹亚告诉记者。而董子钢在谈起曹亚时,也连声称赞她治学非常严谨。
彼此深刻的印象,可以追溯至1986年。那一年,董子钢正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认识了来此做访问学者的曹亚,两个人都在从事癌变分子机制研究,也认同彼此的治学态度,“后来曹教授回到中国,开创了自己的天地,我在美国也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学术交流就更方便了。”
“我们和董子钢的合作可以说卓有成效,共同在肿瘤发病机理及预防领域进行探讨,共同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共同申请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联名的学术论文。”
曹亚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崭新的英文版《癌症预防》,2013年底出版,由董子钢主持编著,曹亚和她率领的团队参与了其中一个章节的撰写。
曹亚还提到,13年来,她选派了7名博士研究生前往明尼苏达大学董子钢实验室深造,两个人共同指导,有的是去完成学位论文,有的是毕业后去做博士后。“他很重视,亲自指导,就连在读博士回国后的学位论文答辩,他也会飞过来出席。”
“我总是在这样想,把这些学生培养好了,对中国将来的科研大有好处。”董子钢告诉记者,不只是湖南,在全国已有30多位青年学者来到他的实验室学习进修,学成回国后,分配到国内各知名医学院和大型综合医院,都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董子钢和曹亚共同培养的学生现已成为学术带头人。
在美国,重大癌症发病率如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均在直线下降,而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
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是最可怕的疾病。而如何对肿瘤生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包括疫苗预防、天然产物的干预、癌前病变的治疗,则成了肿瘤化学预防研究最重要的课题。“肿瘤化学预防这个名词看起来深奥,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义上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加强肿瘤病因学预防如在公共场所控烟等,都在这个范畴。”董子钢说。
董子钢着重提到,目前在美国,重大癌症发病率如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均在直线下降,而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近20年来,中国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癌症在被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董子钢说,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更加注重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和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开始以每年0.7%的速度下降,而且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80%以上,癌症已开始成为可控性疾病。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医学指导思想,讲的就是‘治病于未病’这些医学传统。”董子钢说,去年10月,在以“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为主题的第471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程书钧研究员等5位专家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就联合提出,中国癌症的防治研究应该战略前移。
“中国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战略前移的综合防控措施,如控烟、整治雾霾都要加大力度,戒烟可使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曹亚也提到,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1/3肿瘤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早发现早治愈,1/3已是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60%的肿瘤可以通过预防而减少发病。肿瘤化学预防就是肿瘤预防里非常活跃的前沿。”
活跃在哪?研究发现,很多天然产物包括日常食物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如草莓干粉可以干预食管癌的早期病变,绿茶提取物茶多酚能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等。又比如现在中国的新生儿都要接种乙肝疫苗,再过一代人,中国因乙肝感染引起的肝癌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这就是疫苗预防的成果。
“鼻咽癌在湖南是一个高发病种,经研究发现,茶多酚能防治鼻咽癌,这也是我与曹亚教授的合作成果之一。”董子钢说。
“茶多酚的抗癌分子机理研究,2000年左右就开始了。董教授在这方面作了重要的开拓性工作。我们在茶多酚领域的合作研究可以说在不断拓展,找到新的学术点。”曹亚透露,目前他们利用茶多酚干预EB病毒复制的合作研究正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科学没有国界,“只要湖南人民有需要,我随喊随到”
“来到美国,发现董教授带的博士不少,他亲自指导的博士后就有3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只要董教授不出差,我们天天能在实验室见到他。”曹亚的学生李伟告诉记者,两年前他获得教育部公派留学的机会来到董子钢实验室进行博士学位课题研究,目前刚刚回国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在董教授实验室,有专门做化学修饰、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超级计算机模拟研究的人员,大家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解析肿瘤的发病机理。”李伟说,超级计算机模拟是实验室的一大特色,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把抗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特定的致癌蛋白分子结构进行模拟与对接,确定两种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探明具体的靶点。
已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任教授的彭冲博士,跟随董教授学习了7年,深感获益良多,“美国是皮肤癌的高发地区,皮肤癌与过量日光紫外线照射有关,但在实验室层面,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更贴近于自然光的日光照射模型,而这又是研究皮肤癌发生机制的重要一环。董教授想了很多办法,不断改进,终于研制出来了。”彭冲说现在实验室已经找到关键致癌分子的抑制剂,如果把这样的抑制剂加入防晒霜、护肤品,就能很好地起到预防皮肤癌的作用。
一方面是博士们在美国学习大开眼界,一方面却是董子钢自2005年以来,往返中国60余次,讲学讲课,“就是希望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念带回中国,促进中国肿瘤预防研究的进步。”董子钢说,自己很敬佩国内的科学家们,他们做得很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与代表性的成果,成为外国科研机构和个人愿意与中国同行合作的基础。
“只要湖南人民有需要,我随喊随到。”董子钢接受采访时幽默地表着决心。
【人物小档案】
董子钢,1962年2月出生,美国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Hormel)研究院院长,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中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南大学教育部癌变与侵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
董子钢早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后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国家肿瘤研究院从事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癌症的发病机理和预防的研究,在物理和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机理和化学预防等多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多个国际肿瘤研究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多个基金的评审委员,美国国会议员的科学顾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委专家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