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王跃文谈《大清相国》之做官秘诀【迟美桦】
2014-02-05 13:14:5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迟美桦] [责编:彭彭] 字体:【

  王跃文谈《大清相国》之做官秘诀

  □迟美桦

  因为一篇《王岐山脸谱》的报道,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在2013年岁末悄然火了。据说实体书店和网店出现脱销现象,一时间洛阳纸贵。王跃文说:“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至死不忘济世救民——这就是陈廷敬的做官秘诀。”一部《大清相国》,昭示了为官者要清除污垢,又不被环境改变,需要多大的智慧、勇气和权谋。

  早在2007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离任之时,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另一本即是《大清相国》。后者写的是清代名臣陈廷敬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作者是王跃文。至于《大清相国》的推荐理由,王岐山并没有做详细阐述。

  《大清相国》中描写的是一位王跃文敬重的古人,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现实生活的思考。王跃文在陈廷敬身上寄予了自己的理想主义色彩。而陈廷敬这位“官场完人”也引起了公务员关于如何清廉自守而有所作为的思考。这个话题,击中了当下公务人员们的痛点,凸显出以古鉴今的现实意义。“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演进和流变,做人、做官、做事的基本道理是不会变的,”王跃文说。

  王跃文写《大清相国》是偶然的机缘。他去山西阳城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参观游览,听了当地人对这位先贤的介绍,顿生敬仰之心。随后,查阅了陈廷敬相关的历史资料,读了大量同时期的清代正史和野史、笔记,积累了写作素材。越读史料,写作的冲动越强烈。

  《大清相国》就题材来说是历史小说。小说对封建官场的复杂性、黑暗性有深刻描写,对人格坚守的困难有充分的展示。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陈廷敬在官场上50年,到晚年的时候,康熙皇帝评价他说“卿不耆旧,可称完人。”《清史稿》中用“清勤”两个字评价他。清廉和勤勉,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当然,作为小说作品,也寄予了作家的理想主义色彩。

  王跃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有些公务员关心的问题是陈廷敬在那么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什么能够做到清廉自守而又有所作为?我知道这个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现实很强大,个人在现实面前往往会觉得软弱和渺小,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是就可以同流合污的理由。历史上,现实中,不伍流俗的人还是有的。陈廷敬所以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同他自己的道德修为是密切相关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人放弃道德修养而时时表现出的就是同制度和法制的对抗。不能因为强调制度和法律的根本性作用,就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弃了。

  王跃文说,我一向反对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古人尚知无古不成今,何况我们现代人呢?中国的文化传统如此悠久,当然是精华多于糟粕。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演进和流变,做人、做官、做事的基本道理是不会变的,比如基本的是非、善恶、好歹,这些标准都是不变会的。现代人只有守住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才谈得上有新的价值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