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者按:2013年,本报“特别关注”栏目本着贴近民生,服务读者的宗旨,针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话题、重大政策的出台等,深入走访调查,核实事件真相,反映百姓心声。2014年来临之际,我们对“特别关注”过的部分事件进行盘点,期冀给读者带来更完整的感受。
2013,我们“特别关注”过的那些事
1、马路天使:违法上路工作尴尬了谁?
背景:有“马路天使”之称的道路环卫工人,接连倒在工作岗位上,这其中有司机的责任,但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环卫工人上路清扫,竟然与现行法律相冲突,属于“违法工作”。
呈现:1月12日,本报以此为题,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到道路环卫工人身上,在记者深入一线现场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全方位报道了道路环卫人的生存状态、违法上路工作的现状以及业内和法律专家的观点和建议,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面子”下的剩宴
背景: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强调改进作风,明令禁止公款吃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省悄然兴起一股节俭之风,就连同学、亲朋聚会这种私人宴会,也开始倡导光盘行动,以往一坐难求的高端餐饮酒店,则显示经营业绩全面下滑。
呈现:1月24日,本报以此为题,以记者实地探访入手,特别关注宴会、酒席上的浪费之风,通过采访对象的叙述揭露剩宴的原由,并在全省倡导光盘行动。紧接着本报又以《禁令之下,高端餐饮路在何方》、《节俭之风拂面来》两篇,特别关注餐桌上变化,使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3、红色景点,如何走出市场尴尬
背景:从2008年下半年起,“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点)”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按理,游客应大幅上升,而出人意料的是,近几年游客不升反降。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红色景点都存在。
呈现:5月6日,本报以此为题,从红色景点受冷遇的现状入手,深入挖掘出旅行社不愿带团来的真正原因,也从多个角度分析景点本身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把脉“如何让红色景点火起来”,通过专业人士建议,并向外地取经,开出对策良方。
4、湘江源头为何误传千年?
背景:湘江源头在哪里?此前,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在广西兴安县海洋山。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的源头到底在那里?
呈现:5月22日,本报以此为题,利用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的契机,发布权威机构通报的大量详实的数据与专业知识,向读者进行了一次源头测定等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也最终将误传了千年的湘江源头地,确定为湖南蓝山县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由此本报进行延伸策划,以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水系的源头为线索,展开“四水探源”大型采访活动,披露了众多不为人知的源头秘密和现状。
5、“丰水湖南”为何干旱频发
背景: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我省也不例外。以往是湖南防大汛的敏感时期,今年却在晴热高温持续炙烤下,旱情迅速蔓延。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干旱多发频发,据统计有5年发生了全省性严重干旱。
呈现:7月25日,本报以此为题,对我省易导致干旱的原因、最干旱的地区进行分析与全方位展示,并通过省防指的具体政策指导,对之后连续干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抗旱的具体措施。让读者深入了解到我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从而升腾起珍惜水资源的强烈使命感,并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打算。
6、长沙:考个驾照究竟要花多少钱?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加入驾考行列,但在考驾照时,“加班费”、“补训费”、“提前约考费”等收费名目可谓五花八门,还要送红包、请吃饭,这些隐形花费已经变得堂而皇之,加重了学员的负担。
呈现:7月29日,本报以此为题,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报料人的直接叙述、实地走访调查,将众多报考驾照市民的感受、困惑、无奈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并促使主管专门召开会议对一些违规驾校进行整改。
7、大众体育:难有免费的午餐
背景:随着现代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走,打球去”,成了不少白领休闲时的主题词,但在长沙真要打一场球,找个合适的运动场地却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极少数的免费场地,要么“闲人免进”,要么人满为患。
呈现:7月30日,本报以此为题,通过实地走访,既指出“人均体育场地,长沙有点偏少”的现状,也描绘了“上班族流行运动圈,健身人群在增多”的可喜场面,形象展现大众体育运动中一少一多的矛盾,表达市民的强烈需求,也通过对专家的多方采访,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呼吁政府要将建设运动场地纳入住房建设规划中。本关注不仅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8、一朵“小花”的浮沉
背景:金银花,可泡茶也可入药,在我省隆回等地,它是农民的“致富花”。但往年购销两旺的金银花,今年却价格低迷,出现了严重的滞销现象,原因在哪?
呈现:8月3日,本报以此为题探寻金银花滞销的原因与出路。调查发现,“致富花”变“伤心花”,花贱伤农,缘于一个网络谣言,也与全国各地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有关。本报引经据典,采访多个中医药专家,对网络谣言进行澄清,并对高产的金银花今后的发展进行多方建言。小小一朵金银花,却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本报权威发声,详尽解读,对平息网络谣言,提振我省相关县市从事金银花产业的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9、有这样一个公交好司机
背景:姚庆龙,长沙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却因一个举动感动了无数人。他不仅调转车头寻找受自己误导而下错站的小女孩,还向小女孩真诚道歉,他的行为传递出令人振奋的正能量。
呈现:8月21日,本报以此为题,对姚庆龙这一凡人善举以及引发的各方关注进行了详细报道,并配以友情提醒《别让小孩离开视线》,以更好地服务读者。本关注以报网互动的全媒体形式推出,将其优良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深度报道,还建立在本报对姚庆龙一事连续追踪的基础上,此事被坐在公交车上的网友首次在新浪微博发出后,湖南日报(新浪、腾讯、人民网)法人微博第一时间转发网友微博,又迅速与新浪微博联动推出讨论话题“长沙好司机”,同时派出记者采写出消息《公交车司机调头 接下错站小女孩》,最终将这一持续发酵的事件的全貌以特别关注的形式推出,实现了对这一传递社会正能量事件的放大。
10、今秋月饼,嚼出“原味”
背景:中秋吃月饼,这古老的传统虽然在沿袭,近年来却逐渐异化成“礼品”和“社交工具”。今年中秋,一个新现象悄然出现,商家纷纷将月饼褪去以往华丽的外衣,还原月饼的“原汁原味”。
呈现:9月6日,本报以此为题,通过记者在省会长沙街头巷尾的走访见闻,将今年中秋月饼“淡化礼品属性,回归食物本质”、“褪去华贵外衣,回归平民价格”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并剖析月饼回归“原味”的动因,在于中纪委严刹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不正之风的禁令,既引导了正确的消费观,也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观照出国家惩治腐败不松懈的大事。
11、“网”罗民声勤问政
背景:在郴州,网民在线给政府部门提建议、投诉的越来越多。近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反映,其中报送政府部门登记受理的有3万余条,回复率达99%。去年8月,省委网宣办编发专报推介郴州做法。今年3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支持创办的《网络传播》发文推介郴州经验。
呈现:11月18日,本报以此为题,推介郴州市委市政府在一次次具体事件的应对中摸索出来的网络问政经验,本关注看似是一篇政府工作总结,实则事关千万网友,这一举措搭建的是领导干部与群众的互动平台,将此经验推广开去,可以让人们看到政府创建服务民生新途径的决心。
12、网络乱象毒害青少年
背景:在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关押的少年犯中,至少有一半因受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尽管“扫黄打非”力度很大,许多黄色网站被关闭,可至今许多正规网站的网页,涉黄内容依然随处可见,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灵的健康。
呈现:12月6日,本报以此为题,从少年犯杰杰写给爷爷的一封信入手,深度挖掘网络乱象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困扰。本关注连续推出两期,并通过技术专家、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建议,提出对网络进行分级管理的合理建议,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13、“嫦娥”奔月背后的湖南人
背景:当“嫦娥三号”壮美飞天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群航天人,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他们胸怀追逐航天梦想的坚定信念,远离故土,扎根荒漠,为“嫦娥三号”奔月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这里面有没有湖南人的身影?
呈现:12月4日,本报以此为题,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群湖南人身上,通过描绘这群湖南人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嫦娥三号”飞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向读者呈现出湖南人敬业可爱的一面。
14、保护湘江,艰难的守望
背景:治理好湘江,已经成为我省一号重点工程。一群热血青年组成的湘江守望者,以保护母亲河为己任,与非法排污企业展开较量,并最终荣获CCTV2013年度法治人物。荣誉背后,他们经历了哪些艰难?
呈现:12月12日,本报以此为题,将一群致力于湘江环保的民间组织,推到了公众的视野,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把这群普通人为保护母亲河湘江所克服的种种困难一一呈现,而最重要的,文章还着重提到了他们盼望立法赋予监督权,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参与,真实呈现民间环保组织所处的尴尬境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15、呵护野生娃娃鱼的“家园”
背景:野生娃娃鱼是野生大鲵的俗称,是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是比恐龙还早的珍贵“活化石”。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大部分在桑植县境内。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筑坝、挖砂、架桥的侵扰,野生娃娃鱼生活环境保护堪忧。近几年,这里的野生大鲵鱼苗一直在减少。
呈现:12月25日,本报以此为题,让野生娃娃鱼成了特别关注的主角。从鱼苗的减少,生存所受的威胁以及如何进行保护入手,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向读者全面展现最珍贵两栖动物群的生存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16、 我们心中的毛泽东
背景: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天,在韶山,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把年龄悬殊、遭际各异的人们牵引到此地?在他们心中,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们又从毛泽东身上汲取了哪些力量?
呈现:12月27日,本报通过记者在头一天对来到韶山参加纪念活动的不同年龄人群的走访,将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等七个不同年代的人们对伟人毛泽东的不同情感与评价,多视角、全方位加以报道。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在这出生年代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有一个鲜明的共识:毛泽东的历史功勋值得敬仰,他的革命精神应该传承。正是这一共识催化了人们心中的“红色情结”,激起他们缅怀毛泽东的热情。
本报记者 奉永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