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为奏响时代主旋律和弘扬湖湘文化而放歌【胡光凡】
2013-12-17 09:28: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光凡] [责编:黄晓辉] 字体:【

  为奏响时代主旋律和弘扬湖湘文化而放歌

  ——庆祝省文联成立60周年感言

  胡光凡

  在岳麓山丹枫竞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湖南省文联60周年华诞。作为文艺理论评论战线一名老兵,我不禁心潮澎湃,为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引发许多感慨!

  从1962年参加湖南省第三次文代会算起,到去年参加第九次文代会,我荣幸地成为连续七届省文代会的代表。同许多朋友一起,我们跟随人民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经历和见证了湖南文坛艺苑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共和国旭日初升的头17年的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到“文革”十年的朔风萧瑟,百花凋零,迄至改革开放35年来文坛重新迎来日丽风和的春天,走向空前的繁荣,历史老人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昭示人们:国运昌,则文运兴。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时代,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极大迸发的时代,必然是广大作家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反之,国家命途多舛,文苑也必然暗淡无光。

  今天,我们欣逢新世纪共和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盛世,回顾我省文艺界半个多世纪走过的光荣而艰辛、宏伟而曲折的历程,展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更加蓬勃发展的光辉远景,怎能不让人充满自豪和自信,而又深感任重道远,需要更加自省、自励和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创作实践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由之路。但在新中国文艺发展史的某个特定时期,在文艺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曾经出现过一股潜流:有些人只讲文化和文艺的“多元化”,而不讲甚至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的人还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对立起来。按照他们的主张,当代文坛应当是展销各色“玩艺儿”和艺术思想的无序的“自由市场”:红、黄、白、黑,杂陈并列,叫买叫卖,悉听尊便,谁也占不了一个“为主”的摊位,无需强调什么指导思想和主旋律。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从世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和文艺舞台以后的文艺史,特别是从中国人民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中,人们可以看到,正是那些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伟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战斗的、昂扬向上的主旋律作品,尤其是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白毛女》和“三红”(《红岩》、《红日》、《红旗谱》)等经典之作,成为各个时期乃至永远鼓舞人民团结奋进的嘹亮号角,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文艺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今天,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征程,我们理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高地奏响时代主旋律,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主旋律作品,来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是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以楚文化为主要源头的湖湘文化,奔涌向前,汇成了一条精神文化的母亲河,以其强大的躯体和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湖湘儿女,孕育了独放异彩的文学艺术。进入新时期以来,蜚声文坛的文艺“湘军”之所以能创造辉煌,与湖湘文化对他们的哺育和滋养是分不开的。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一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新时期,由于省文联、省作协历届领导的身体力行和大力倡导,作为湖湘文化艺术精神的一些重要特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厚的思想生活内涵,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一直是当代湖南文艺创作最引人瞩目的整体的审美特质——这就是人们所津津乐道和致力追求的湖湘气韵和湖湘气派。它上承屈原、贾谊大悲大悯、关怀国运民瘼,追求以理想改造现实的入世精神,而又传承和发扬了湖湘学派面向社会现实,注重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继承、发扬了“五四”以后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中国革命文艺扎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前进,从而形成了湖南新时期文艺一种主流艺术思潮和审美态势。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既体现在我省许多优秀作家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中,体现在新时期先后出版的几套作家、剧作家、评论家选集和《文艺湘军百家文库》中,也体现在这次为纪念省文联成立60周年而汇编的各类文艺作品选集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祝贺省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满怀信心地期待,作为后起之秀的湖南年轻一代文艺家,定将发扬光大前辈文艺家的优良传统,以更大的热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人民,深入挖掘我省的精神文化资源,既牢牢地把脚踏在本民族和本土文化的沃土上,又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勇于和善于借鉴、吸收其他地域、民族以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坚定地挺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时代的潮头,发挥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拿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更具时代精神和湖湘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来,为奏响时代主旋律和弘扬湖湘文化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要树雄心,立壮志,推动湖湘文学艺术加速走向世界,使之成为世界文学艺术之林中独具湖湘风采、香飘四海、永不凋谢的玉树琼花,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三湘人民争光!

  这就是历史和时代对我们年轻一代文艺“湘军”寄予的厚望!

  人民在期待你们自豪和令人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