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靠政府到找市场
——“禁奢令”后演出市场的观察与思考(下)
本报记者 李国斌
一道“禁奢令”,让演艺回归市场的本质,促使文艺院团从靠政府向找市场转变,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演艺团体主动找市场
政府和国企举办的晚会、庆典剧减,一些演出团体经过短暂的调整,又迅速投入到开拓市场中去,从靠政府转变到找市场。
省演艺集团董事长吴友云表示,虽然演艺集团各单位与企事业单位联办的各类晚会、演出明显下降,但是也出现了几个上升的可喜局面:一是演出场次上升,由于今年省委宣传部等举办了“雅韵三湘”、“欢乐潇湘”等一系列面向群众的文艺活动,使得总体的演出场次上升;二是海外演出订单上升,演艺集团专门组建统一的剧节目营销团队,加大演艺节目向海外的推广,省歌舞剧院、省杂技团已确定未来不久将前往泰国、意大利、卡塔尔、斐济等国演出;三是面向市场搞创作,以前的演出目标是获奖,得到领导、专家认可,现在主动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作,如湖南大剧院编创的魔术脱口秀《男子曰》,备受观众追捧。
“我们目前有7个剧组同时在运行,10月15日一天,就有《马兰花》等3个剧目演出了3场。”省话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剑锋说,公司所有剧组实行项目负责制,完全依靠自己寻找市场,采取的方式有共同投入、订单制作等。
长沙市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杨阳认为,依赖政府的晚会、庆典,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开拓商业演出市场,加强节目策划,多创作观众喜欢的节目。“十一”假期后,田汉大剧院借助节目更新,一口气推出两台全新节目《红太阳之夜》和《潇湘画卷》。
助推文艺院团转型升级
从短期来看,演艺企业要过紧日子,从长远来看,转型发展才是硬道理。“禁奢令”后,一些文艺院团已经认清现实,对内降低运营成本,对外提高品牌价值开始探索发展新路。
“十一”长假期间,省文化厅、省演艺集团联合推出“湖南大剧院国庆文化周”,6场演出包括玄妙幽默的魔术脱口秀、精彩绝伦的歌舞晚会、梦幻童真的儿童剧,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喜好、不同消费群体观众的需求。这些演出全部实行低票价运作,所有票价在100元以内。
“这是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消费能力,以低票价来培育演出市场。”湖南大剧院有关负责人说,一场演出平均票价才几十元,这就要求充分考虑成本,精打细算,去繁就简,比如少弄些舞美,资金用到艺术本体上。
吴友云表示,转企改制后的文艺院团,在创作上,必须朝接地气、重内涵、提质量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创作真正受群众喜欢、引领价值追求、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营销上,更加积极地面向观众、面向市场。湖南省演艺集团一改以往的创作思路,首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专家会审,征求演职员和观众代表意见,再投入创作,启动营销和推广。
各文艺院团,也比以往更重视品牌的影响力。与国际巨星合作,于10月17日晚在湖南首次推出世界经典歌剧《茶花女》,是省演艺集团、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品牌迈出的重要一步。
呼吁加大扶持力度
演艺市场原本还在培育之中,“禁奢令”发出后,市场更显脆弱,演艺界人士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演艺产业的扶持力度。
吴友云表示,中央出台“禁奢令”,但是该扶持的还是要扶持,不能重视“禁”,忽视支持和扶持,不能重视“反对”,忽略了提倡什么。他呼吁有关部门在落实“禁奢令”的同时,还要在扶持上做文章,支持演出团体创作精品力作。
还有演艺界资深人士表示,落实“禁奢令”,是不能搞奢华演出,政府不能举办商业演出,国有企业不能捧明星,而不是不准演出,不少人却混淆了这个概念。
“禁奢令”造成短期内演出减少,毛剑锋呼吁,继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和惠民演出,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目前,演职人员“走穴”的情况较为普遍,他建议,对演员“走穴”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