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湖南印象 > 正文
最美溶洞 寂寞佳人春色锁
2013-10-10 19:40:2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恺凝]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最美溶洞 寂寞佳人春色锁

  本报记者 王恺凝

  

  凤凰奇梁洞“雨洗心荷”

  

  郴州万华岩溶洞漂流

  

  张家界黄龙洞“定海神针”

  毛建初 摄

  

  郴州万华岩“水下晶锥”

  

  新化梅山龙宫“玉皇天宫”

  

  张家界黄龙洞的“天仙水瀑布”毛建初 摄

  

  新化梅山龙宫“峡谷云天”

  

  郴州万华岩“石蛋生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文/本报记者 王恺凝

  烈日当空,如果呆在清凉的溶洞里,该是怎样的惬意?而锦绣潇湘正好“无山不洞,无水不奇”。

  就让我们去探访那些最美的溶洞,那些亿万年时光之手,与岩石、流水、空气共同创作的地质奇观,何况有专家说,有的溶洞,还可能藏着远古“湖南人”——

  新化梅山龙宫

  “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园”

  从新化县城到梅山龙宫,资水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奔腾,突然伸了个懒腰,于是,山峰矮了,水面宽了。西岸,高达九层、拥有上万个溶洞的梅山龙宫因钟乳石种类丰富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园”。

  一条水深莫测的地下河潺潺流过洞内的“峭壁悬崖”间,灯光渐亮,迷迷离离地伸向洞的深处,水面越来越宽阔,一个“缤纷热闹”的世界徐徐展开。这边“八仙”正“过海”,那边“孔子”在“游学”,一抬头又撞见云层似的钟乳石群。上到最高处,一块石笋像莲花一样盛开,簇拥着“哪吒横空出世”,往下看,古河床运动后留下的断层像层层梯田,一只石笋刚好露出头来……

  大多数溶洞都是石钟乳没有石笋“发达”,梅山龙宫正好相反,石钟乳及鹅管“悬吊之密集状态与长度都十分罕见”。80米的上空雪白的石钟乳垂吊如林,第四层的“水中金山”更是惊艳。洞顶数百万根晶莹纤细的鹅管,倒映在洞底巨大的边池中,浑然一体。洞壁上大面积的石花在国内洞穴中也很罕见。因石花的形成条件十分苛刻,它是溶洞壁或钟乳石中渗透出的毛细水中的碳酸钙凝结成的晶体,需要万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

  离“水中金山”不远处,大面积的古河床砂砾层让梅山龙宫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教授童潜明判断,当时的古地下河应与资江相通,并与它大致平行。而梅山龙宫的第五、四、二层从上至下,分别高出今地下河水面39m、36m、28m,也都有明显的河床砾石残留。也就是说,今天的资江,已经下降了四五十米左右(今地下河水面稍高于资江)。

  张家界黄龙洞

  石笋数量全国之最

  “定海神针”价值过亿

  武陵源东隅的牛耳尖山在雄奇险秀的群山中并不扎眼,但它却用亿万年的时光雕琢出一颗流光溢彩的地下明珠——黄龙洞,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溶洞” 之一。

  穿过可容数千人的龙舞厅便到长千余米的响水河。荡舟前行,“滴答滴答”,几十米高处落下的水滴掉在静静地河面上。登岸即到“天仙水”,一个高150余米的大厅,水从厅顶飘洒而下,落在石幔上溅起朵朵水花,沿“洞中桃源”拾级而上,便到了黄龙洞的精华处——龙宫。

  1700多根石笋拔地而起,争奇斗艳。“龙王宝座”以四层楼的高度居高临下,但它不得不臣服于那根高达19.2米的“定海神针”。 别看它年龄有将近20万岁,身形却非常苗条,最细之处只有10厘米。童潜明说,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却又如此纤细的石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石笋的生长受洞顶滴落的水量、速率的变化影响。要形成这样匀称的身形,就意味着在漫长的20万年中,洞顶滴水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洞底的地壳岩层也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否则只要一场不大的地震,这纤细的生命就会夭折。

  1998年,黄龙洞的管理者为“定海神针”投保了一亿元的巨额保险,每年有超过百万的游客到这里参观,而许多游客进洞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那根价值上亿的‘定海神针’在哪里啊?”

  郴州万华岩

  “水下晶锥”世界罕见

  “石蛋生笋”世界唯一

  1988年2月,美国洞穴研究基金会派专家入洞考察,发现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水下晶锥。童潜明告诉我们,由于水下晶锥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绝对静止的水面,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处存在这一地质现象,一处在美国,另一处就是郴州。

  洞口上方所刻的“万华岩”为宋代理学家张轼手迹,丰水季节会有瀑布从山顶飞流直下,当年徐霞客就是因此与之擦肩而过。入洞, “水下晶锥”就在“天波玉女河”附近的池子里,像一只精雕细琢的茶杯沉在水底。

  这“茶杯”虽不大,却是熬过了漫长的寂寞才得以成形。静止了数万年的深水被洞顶的滴水打破水面盖膜,在两种不同成分水(重力水与非重力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颗粒的结晶物沉积在水底,一微米、一毫米,不知过了多少年才最终长成今天这世间罕有的模样。让人惊喜的是,后来专家们又陆续在洞中发现了9柱水下晶锥!

  在地下河的后段,分布着许多浑圆的花岗石,有的居然长出了石笋,这在世界任何一个溶洞都看不到。花岗岩本身不会生出沉积物,是数十万年前,地上河水潜流到地下,将洞外的花岗岩冲到洞穴里,由于流速减慢,这些砾石就永远留在了地下。它们有的卡在石壁上,有的埋入钙化石幔中,后来含碳酸钙的水落在上面,就逐渐长出了新的石笋。

  凤凰齐梁洞

  苗王号角回响的“天堂美景”

  一条清溪穿洞而过,乘船或者步行都可入洞。水面安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清晰地倒影在水中,就像海洋中的海岭、海沟、洋脊等海底地形,构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海洋世界”。

  沿着数百级的“天堂阶梯”往上,穿过狭小的洞口,“十里画廊”里有林海茫茫,古木参天,低垂着的干枯藤蔓密密麻麻的掩映着前行的道路。还有一座巨大的近乎透明的钟乳石,从洞顶低垂下来,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睡莲,泉水沿着钟乳石滑落,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瀑布,故名“雨洗新荷”。

  相传,这里还曾是苗王居住的地方。一块青石板上有一个小指大小的洞,导游说“这就是苗王号角”,“能吹响它的男人才有资格做苗王,能吹响它的女人才能做我们苗家人的压寨夫人。”忽然,一声响彻溶洞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那声音你找不到来处,空气中有苗人血液里流淌的勇敢与豁达。

  《湖南印象》提醒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确有必要的,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链接

  名词解释:

  钟乳石:是指喀斯特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每100年才长1厘米。从上往下生长的叫做石钟乳,从下往上生长的叫做石笋,左右连成一片的叫做石幔,而如果上下连成一条,就叫做石柱了。

  溶洞旅游应注意事项

  防寒:洞内温度较低,大概是20℃左右,寒气袭人,需着长衣长裤。

  防滑:最好穿防滑的运动鞋,走路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这样就不易摔倒。

  防水:洞内一般都有阴河,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要用防水袋包好。

  防拥挤:溶洞内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注意不要扎堆。

  声音

  溶洞是珍贵的文物资源

  童潜明

  岩溶地貌是湖南的重要地貌特征,其中石灰岩面积分布最广,占全省总面积的30.44%,因此溶洞遍布全省各地,数以万计,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正因如此,湖南打造出不少品牌旅游溶洞,如黄龙洞、波月洞、万华岩、梅山龙宫、苗王洞等。

  但是,溶洞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还是重要的文物资源。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穴居”时期,即:古人类居住在洞穴中。而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的早期猿人“湖北建始人”、晚期猿人“北京人”、早期智人“广东马坝人”、晚期智人“广西桂林人”,无一不是在溶洞中发现的,因此这“洞穴”基本就是溶洞。这些溶洞,多数又都同时存在大量与古人类共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在湖南,现已发现“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溶洞有60多个,但尚未发现远古“湖南人”。

  我们总在说“惟楚有材”,可是却连祖先魂归何处都不知道。这与我们不够重视溶洞的文物价值有关。在溶洞的开发中,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具体开发的科技人员,都忽视了其文物价值,一些溶洞中的动物化石被随意丢弃。最可惜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石门的“燕儿洞”发现古人类的头盖骨、脚骨,可是考古界还没最终确定年龄就在旁边修建了一座水库,溶洞被淹,无迹可寻。

  溶洞是珍贵的文物资源,这应成为溶洞开发者的一种意识。事实上,一个溶洞如果发现了文物,毫无疑问会增加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今天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以及发现14000年前的古栽培稻的湖南道县玉蟾岩,就是因其令人惊叹的文物科学价值而举世闻名。

  溶洞不仅仅是大自然造就的地质奇观,它还是猿进化成人的重要场所。有的溶洞,还可能藏着远古“湖南人”,等我们去探秘。

  (作者系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