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深刻领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2013-09-24 09:13:2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泰波] [责编:荆彩] 字体:【

  深刻领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杨泰波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联系历史和现实,从两个方面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领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党中央一再强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是具有极大现实针对性的。

  回顾人类社会政权更迭的历史,可以得出一条结论:任何政党、任何政治集团执政以后,都面临着失去政权的危险。而每一次政权更迭虽然都有着复杂的外部原因和表现形态,但归根结底,都与执政者脱离人民群众、失去民心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对古今中外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当年,我们党为什么能领导装备极其低劣的人民军队在国民党的重重围剿下最终走向胜利?美国军事观察组经过考察得出结论:国民党占有大片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人心。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军官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邓小平同志讲得更精辟:“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靠不脱离群众。”本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基因。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及其带来的危害都大大增加了。大家对“89”政治风波还记忆犹新。那场风波,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是国外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造成的。之所以闹得那么大,卷进去那么多人,主要是那些动乱制造者以反腐败作为借口,煽动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见,腐败最脱离群众,最不得人心,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动乱之源。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极为复杂、人的素质总体上还不很高的国家,一旦动乱,后果不堪设想。“文革”和“89”风波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

  如今,“文革”和“89”风波都已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党群干群关系不见得比那时更好了。党内和干部队伍内,腐败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还相当突出。这些,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而今天的人们,与那时相比,民主意识更强,也显得更加浮躁。如果出事,局面恐怕更难收拾。党中央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危险,谆谆告诫全党:“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提醒:“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真是振聋发聩!联想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近年来西亚北非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我们不能不深思,不能不警觉!千万不可麻木不仁,不可高枕无忧!一定要牢牢记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要时刻警醒:脱离群众对于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是最致命的伤害!

  有人觉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自己关系不大,缺乏忧党忧国之心。这是非常错误且十分危险的。党是由一个个党员组成的,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一个细胞。细胞健康,整个党的肌体就健康;细胞变质,整个党的肌体就要受损害、出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员不是旁观者,必须从自己做起,尽个人之责。同时,党员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现在全党犹如同乘一条大船,要行大家一起行,要沉大家一起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从这个意义上说,关心党的前途命运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前途命运。因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乃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痛下决心对思想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等突出问题。不断扩大活动的成果,把在活动中提升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领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紧迫性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我们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是群众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首先是群众地位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群众成为市场的主体。这意味着群众经济独立性的获得和强化,意味着群众生产生活对党政组织直接依赖性的减弱。其次是群众存在形态的变化。主要是村社制、单位制、户籍制的解体或松弛,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甚至“自由人”,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再次是群众构成成分及其诉求的变化。由于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群众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其生存状况、社会心态和行为取向,均产生较大差异,导致干群之间和群众内部的摩擦矛盾增加。同时,群众的利益诉求也由对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满足,变为对多方面的权利要求,最明显的是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公民意识空前觉醒。

  二是干部队伍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首先是干部队伍人员构成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干部队伍的主体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或者是从基层一线干起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靠做群众工作起家的。现在,大批文化层次高、年纪轻的同志进入干部队伍,他们改革创新精神强,比较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和实际工作的磨砺,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其次是干部工作方式的变化。过去干部做工作,多是面对面动员组织群众。随着现代通讯手段、办公手段的普及,干部直接接触群众的机会减少了。再次是干部利益追求的变化。由于体制不完善、监督跟不上,加上在今天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以权谋私,一些部门把计划经济体制的弱点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弱点结合起来,形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倾向,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公正性。

  三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首先是整个社会的开放性。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现在,一个局部、一个地方发生的问题往往很快成为全国的问题,引起全国的关注;国内的问题也很快成为国际的问题,不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国际影响,事件本身也会受到国际的影响。其次是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这些年来的一个最大变化。这一方面为党和政府倾听民意,完善领导和管理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可乘之机。近年来,少数“网络红人”,大肆编造和传播谣言,制造舆论事件,对现实社会发展进行恶性影响与干扰。而当下一部分人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很少看书看报,很少看主流媒体,成天上网看微博。长时间负面宣传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的偏见和空虚、焦虑甚至暴戾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态。这些情绪的扩散蔓延,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整个社会的信任度下降,导致许多不正常情况的出现。再次是国际上的空前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除了在经济上、军事上打压,利用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施压外,更主要的是利用文化“软实力”,通过网络和媒体,无孔不入地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大面积散布似是而非的言论,对我进行渗透,挑起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培植一些幼稚的青年人成为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

  以上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对我们党如何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新课题、一个严峻的新挑战,实际上也是对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巨大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党能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能不能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心理和要求,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能不能勇立时代潮头,与时俱进地开展有效的群众工作,既不放任自流,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定力,坚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凝聚起健康向上的强大正能量,又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办法,坚决摒弃人云亦云、照抄照搬、习惯于讲大话套话空话的老一套,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党的思想主张和方针政策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形成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意志,这是我们党能不能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面前稳住阵脚,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令人忧心的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深刻认识不足,对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特别是对如何处理这种变化了的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研究不够,办法不多,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加上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逐渐淡化,使得目前在党群干群关系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在这种情况下,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显然具有极大的现实紧迫性,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认识,对于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的清醒判断,对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期盼的积极回应。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透彻领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所蕴含的深刻涵义,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作为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能力升级”的新起点,努力使党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党的执政地位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