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教育爱”的奇迹【黄桂艳】
2013-08-29 12:51:4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桂艳] [责编:黄晓辉] 字体:【

  “老师好!——新年好!”

  童声欢快,洪亮萦回,信心满满——“是咱班的凌玮轩,您好!新年快乐!”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像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是咋了?!我的心在咯噔。

  以往,每当新学期开学报到时,我都会使出最拿手的一种“教育爱”的“秘密武器”——“辨声音、识学生”,只要闻其声便知其谁,师生情谊因此得到巩固增进。在场家长对此更是赞不绝口:“黄老师比孩子的妈妈还了解孩子,真是太熟悉了啊!”

  其实,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已带了孩子们4年了,平时,个个都叫我“妈妈”,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认为了然于胸。现在可好,才一个寒假,以往的那种心灵感应哪去了,够“妈妈老师”资格吗?

  我闭目尽力想象,过了一遍又一遍,心里还是没底,只好睁开眼睛——“哇,我的乖乖呀——陈杨同学!”

  眼前的小陈杨挺立得像棵小白杨,出奇的自信,与过去判若两人。惊愕之余,我忍俊不禁地直夸其变,先是习惯地朝小陈杨跷起大拇指,接着带领全班孩子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陈杨这个孩子属自闭症型,和同伴们玩不到一块,学习跟班不上,自理能力很差,所以一直都是奶奶在身边陪读。

  当初,接纳这个一年级新生时,有同事劝我:“让他转学,不然拖咱班后腿。”同时,也有家长担心说:“千万莫让他惹出什么乱子来,影响其他同学。”

  从内心讲,我为人崇尚“上善若水”,育人信奉“有教无类”,倾注每一个孩子的都是“教育爱”。但是,在意的是小陈杨奶奶,上第一堂课时,总觉得有一双异样眼睛在盯着自己,浑身不自在。

  此后日子里,我却从小陈杨奶奶身上感受到“教育爱”的别样绚丽。于是,我更坚定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理念,把咱班拓展到“大学校”里播下“爱的种子”、“大课堂”里催绽“爱的蓓蕾”、“大家庭”里吐露“爱的芬芳”,守望孩子们在校做“合格+特长”好学生、在家做“勤俭+孝敬”好孩子、在社会做“公德+责任”好公民。

  当然,对小陈杨可要“高看一眼”了,我与其奶奶和父母商量,抓住孩子好奇的天性,采取“扶携导步、翼护学步、放手独步”的渐进方式循循善诱,特别安排孩子参与“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常规活动,让“教育爱”潜移默化地去开启孩子封闭的心扉。

  4年来,看到小陈杨每每有点进步,我都会跷起大拇指予以放大鼓励。去年下学期,小陈杨奶奶因为突发奇病,不能陪读了,我就和家长商量试着让孩子独自来上学,全班同学纷纷伸出友爱“小手”,一起来为小陈杨“陪读”,小陈杨大受鼓舞,自此课堂上无论是成语接龙还是角色朗读也不甘示弱。

  现在,小陈杨的这番表现,实在令人刮目相看。掌声过后,教室里显得格外静。这时,窗外分明传来小陈杨妈妈激动的啜泣声,转头望去,这位年轻妈妈布满喜和泪的脸庞,紧紧贴在明净的窗前……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性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静静的教室里,小陈杨领唱起这首同伴们曾经一词一句教给他的歌,和着稚嫩的歌声,我已然看到孩子们追梦的身影在蓝天下顽皮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