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踏访湘江源头
本报记者 张新国 通讯员 欧显庭 李先志 李学锋
湘江源头从大山深处走来,在野狗岭形成一个壮观的瀑布,然后向远处奔涌而去。 本报记者 张新国 摄
醉在湘江源
5月21日清晨,记者驱车200多公里,来到湘江源头——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一睹母亲河源头的芳容。
一路上,晨雾像一条条飘忽的丝带,缠绕在座座山腰间。田野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时而白鹭飞过,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县城到湘江源头所在地的紫良瑶族乡竹林村,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进入竹林村,竹林迎风摇曳,发出“沙沙沙”悦耳的音律。环顾四周,山峰连绵,葱绿滴翠,幽深静谧,多股山泉自茂林修竹间汩汩流出,在竹林村后山汇成一溪,犹如一条雪白的玉帛,自北向南一路蜿蜒而下,时而平静成潭,时而湍急成瀑。
我们在村里一块临时辟出的空坪上停下车来,映入眼帘的是两块大石头叠成的石碑,上面书写着“湘江源头”四个大字。蓝山县湘江源头申报指挥部副指挥长、县文联主席李贵日引我们走到碑前热情地介绍起来。他说,这是县委书记魏湘江去年题写的,石碑下方是湘江源头的地理图。石碑立在竹林掩映的小溪旁,他告诉我们,小溪就是湘江的源头,再往上爬一二十分钟,可看到一个数十米的高的瀑布。
听说山上有瀑布,且路途不远,我们顿时兴致勃发。紫良瑶族乡年青的女乡长杜静在前面带路,与其说是路,实际上是一条卵石遍布的小溪。我们跳跃着往上攀行,杜静强调说,这条路是蛮好走的,是近段山洪暴发冲毁了。不久,我们终于来到了瀑布下,只见清冽冽的水流从大约二三十米岩石上倾泻而下,发出震耳的轰鸣声。记者赶快举起相机摄下这壮观的镜头。司机小何和宣传部小李干脆脱掉鞋袜,淌水爬上瀑布间,双手掬水喝了起来,还不时发出“甜甜”的欢呼声。记者被此情此景所感染,不顾瀑布溅湿了手里的相机,跟着脱下鞋袜,大胆地探着脚来到瀑布前捧起清悠悠的水喝起来。甜在嘴里,醉在我们心里!
[链接]
为湘江源头在蓝山找证据
《山海经》卷13之海内东经中,就有关于湘水源头的说法:“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可见湘江源头在安葬舜帝山岭附近。人们为何误认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历史上为《山海经》作注的学者,西晋郭璞、清代吴任臣和郝懿行、当代的袁珂等,谈到湘水源头时,径直采用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文献的说法,而将“西环”之水比附为“阳海山”附近的“海洋河”。有学者认为,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代灵渠的修筑和区域交通格局的变化,将以前原本各自独立的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连接了起来,导致人们误以为湘江发源于灵渠附近的海洋山(河)。
为找湘江源头在蓝山的证据,蓝山县委、县政府组织多个部门的同志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前往紫良瑶族乡潇水源头、市水文局、老埠头水文站、广西兴安白石乡等实地调查。永州市水文局工程师崔忠凌多次深入到湘江源头爬山涉水搞测量。根据实地了解、咨询、查阅资料等掌握的情况,已能充分证明潇水与发自兴安白石乡的海洋河相比,其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涉及人口均大于海洋河,完全有理由证明湘江的真正源头就是潇水源头。
2010年初,蓝山县成立了“湘江源头在蓝山”申报指挥部。“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不是我们和别人争什么,而是尊重事实,我们要把这个流传千年的错误纠正过来!”5月21日,蓝山县县长冯德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1年,湖南“两会”期间,时任省政协委员、蓝山县科技局局长李松旺提交了一份“关于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为‘湘江源头在湖南蓝山’正名”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写出《拨开千年历史的迷雾:湘江姓“湘”不姓“桂” ——为湘江源头正名的建议》,并给时任省委书记的周强写去一封信。朱有志建议尽快对湘江源头进行正名,还原湘江源头的本来面目。
2011年,省水利普查办在开展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时,对湘江干支流关系进行核实、调查。受水利部水文局委托,南京水利科研院利用数字线划图、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对湘江干支流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复核。2012年1月,南京水利科学院复核认定:湘江源头在湖南蓝山县,具体发源地点在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5月20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蓝山县至永州蘋岛河段(潇水)为湘江干流,湘江源头在蓝山县;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蘋岛河段(原湘江上游)为湘江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