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母亲的感受【李煌】
2013-05-10 12:49:0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煌]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母亲的感受

  李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儿子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组织工作已两个年头,回想儿子的成长经历,自己感到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尽到做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教育责任,我觉得用三句话可以概括,即爱而不溺,示而不求,引而不束。

  爱而不溺。对子女的关爱是每个家长本能的行为,但对爱的理解却不同,爱的方式千姿百态。我认为,对子女的爱,并不单纯的体现在给他们多少钱物,为他们提供多优越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教会他们做人处事的原则,培养他们感恩吃苦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就教他尊老爱幼,不要怕吃苦,学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自己的衣物,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是只享受不付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在给孩子的礼物上,我也很注意,一般是书籍和培养动手能力的拼图航模等益智的礼物,从来不在钱物上娇宠他。一次他在外面玩,跟别人争吵受了委屈,回家后向我诉苦,通过询问,我发现孩子也有一些不对之处,就不去埋怨别人的过错,而是告诉他认识自己的不足。儿子高三下学期时,班上有些同学怕耽搁学习,不愿打扫卫生,我却要求他坚持打扫教室卫生。

  正是从这些平凡简单的小事之中,关爱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孩子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考结束那天,我去学校接他,他要和我一起去买拖把、擦刷等搞卫生的工具,说明天放假了,想帮妈妈把家里卫生彻底打扫一下,当时,我被儿子的言行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想,高考完后,孩子们有的想着好好休息,有的想着放松旅游,有的想着疯玩一把,而他想到的是帮我搞家务劳动,承担一分家庭责任,这可能就是爱而不溺的结果吧。

  示而不求。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理解,自己率先垂范地去做,而不是单方面强迫他去做。从儿子读小学开始,他做作业时,只要有空,我就边自学,边陪他,或缝补一些稍旧能穿的衣服,培养孩子想读书、爱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不奢侈、不浪费的习惯。儿子读中学时,每次作文和日记都会给我看,要我帮他修改,因那时自己工作较忙,常常不能碰面,我就用商量的口气、讨论的形式拿铅笔修改,提出建议,他认为合适的就保留,不赞同的就擦去,使孩子增强了自主意识,感到了母子平等,提高了学习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一种示范,一种无形的影响。在儿子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我都用言行去启示他。中考时,我重病住院,又赶上我在湖大学习的英语统考,看到我当时的病情,儿子流着眼泪劝我:“妈妈,放弃吧。”我说:“孩子,现在研究生文凭对我已不重要,我带病参考只是想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轻言放弃。”2006年他考研时,正逢国家公务员招考,我建议儿子都报名,儿子有点犹豫。我说,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妈妈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结果北大和外交部的录取通知都收到了。

  引而不束。无论看书还是观剧,别人欣赏它的情节,我就用自身的感悟去引导孩子感受它的寓意。儿子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段时间,感到压力很大,总觉得付出了却看不到效果,有点迷失自己,不知所以。我就把《把信送给加细亚》这本书推介给他,并将书中总结出的人生成功七定律寄给他:专注于目标、博学其知识、强壮自身体、坚定且自信、善用才智库、坚韧不放弃、携理想信念,引导儿子学会面对和克服困难。使他懂得,遭遇坎坷是人生的必修课,工作中遇到了麻烦,要不畏不避,勇敢面对,想法克服,使之成为人生的一种资源和财富。当然,引导他做,就是告诉他如何借鉴取用而不生搬,学习参考而不硬套,并不是要束缚于他。

  有时儿子与我探讨一些思想问题,说他不想照着别人的思路走,只想按自己的方式去做。我就鼓励他:当你前行的目标确定后,不管你怎么去做,妈妈都理解和支持你。

  儿子离开身边的这些年,无论他在北京读书还是在美国工作,也无论我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只要有时间,我们就通过电话或书信交换思想,交谈体会,交流情感。翻看昔日的信稿,可以订成厚厚的一本书了,有人笑我,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我觉得书信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和引导方式。

  说实在的,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得到太多想要的东西,但我得到了儿子的爱与理解。也许孩子会忘记你说的,忘记你做的,但是他绝不会忘记你给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