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在进行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吸引162个国家和地区的诗词楹联爱好者参与——
两万人“鏖战”,千万人围观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杨汉林 汤厚松 黄明辉
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周孝焘,今年已80高龄,精神矍铄的他,平时喜欢写点诗词。3月20日下午,他坐车到省展览馆附近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提交自己创作的5首旧体诗词和4副楹联。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自去年12月启动后,得到广泛关注。截至3月18日,有全世界各地的18918人投稿,大赛官网点击量突破千万,独立访客达107.6万人。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形象地说,大赛是2万人鏖战赛场,100万人鼓劲助阵,1000万人次呐喊围观。
162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参与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推动诗词楹联走向新繁荣。第二届大赛一开始,便得到全球诗词楹联爱好者的踊跃参与。统计显示,国内所有省市均有人投稿,且全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也参与其中,参赛投稿的人数比首届翻了一番,大赛官网点击率是首届的3倍多。
国内参赛者,几岁孩童至耄耋老人,纷纷投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境外投稿量,比上届增长了近3倍。香港诗词学会为此召开常务理事会,集体参加百诗百联大赛。日本汉诗同盟会会长石川忠久,将他在中国游览时的作品《江南周游偶成》寄来参赛。由于部分国家和地区投稿不便,世界汉诗协会代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300多篇。
由于各地诗词楹联爱好者投稿源源不断,应他们要求,组委会把截稿日期从3月7日推迟至4月9日。
普及传统文化的课堂
大赛组委会采取多种措施,使大赛成为一个普及传统文化的大课堂。
根据网友的建议,本届大赛增设了“参赛作品评论奖”,鼓励广大诗友联友对投稿作品进行点评。参赛者曹辉森投了一首《春日偶题》,网友周熙贵、刘玉振、杨帆等一起展开评论,经过14个回合的争论、修改,作品日臻完善,同时也形成了一篇近万字的评论文章,网上2000多人阅读了这篇文章,如同给2000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诗词楹联课。
本届大赛采用的投稿软件,具有“投稿即发表,投稿可修改,投稿能校验,投稿可保存”的特殊功能,得到参赛者的交口称赞。投稿软件附设诗词格律检验系统,参赛者使用这个系统,边学边用,效果立竿见影。云南玉溪参赛者李将福说:“通过‘格律校验’,几秒钟就知道了作品的问题在哪里,从中受益匪浅。”
大赛成果将推广
百诗百联大赛投稿、修改、初评、复评等都在大赛官网进行,依据互联网组织赛事,是大赛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正是运用这一优势,开辟了一条让中国诗词楹联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结束后,计划举行中华诗词楹联环球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如今,全国各级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达200万人,中小学生都在学习古典诗词。组委会有意与学校学生互动,推广大赛的成果,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关注,为大赛注入新的活力。
组委会正在建设中国诗词文库和中国楹联文库,把有记载的历代诗词、楹联,全部输入到文库中,目前民国以前的诗词楹联已全部入库。今后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搜到历代与之相关的诗词、楹联,给诗词楹联爱好者提供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