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官员接讨薪求助电话称“听不清”,你信吗?
2013-01-28 21:37:2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徳良] [责编:荆彩] 字体:【

  “听不清”还是“不想听”?

  沈德良

  一项被指欠薪六年的“政府工程”,将河北遵化市推到了各方舆论关注的漩涡中——农民工前往劳动监察部门求助,却遭劳动监察部门人员多次怒斥和驱赶;当工程项目负责人电话联系遵化一副市长询问工程款事项时,这位副市长竟以“你声音太小,我听不清”挂断了电话。(1月23日《央视新闻》)

  坊间有则段子:碰到不想搭理的人和事,最好的借口有两种,一称自己在国外,二说手机信号不好听不清。看来,遵化市这位副市长也是凡夫俗子,对散落民间的“演技”并不陌生。只是他这番表演,放在农民工讨薪的事情上显得格外刺眼。

  明白人一看便知道,不是手机信号不好,也不是这位副市长人老耳背。他只是在装聋卖傻,对于农民工的求助是“不想听”。他很清楚,一旦“听清了”,就要去办理,就要去奔波,就要去解决麻烦。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俗心态,这位副市长掂量得很清楚。

  恶意欠薪问题年年抓,年年欠,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对弱势群体的冷漠无不关联。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要求就摆在那里,但农民工讨薪之路照旧艰辛,会碰到不少“听不见、看不到”官员。

  作为一级政府的副市长,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干部的形象。一句“听不清”,看似客观因素所致,实际上是逃避问题、推卸责任的借口,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作风。

  有关民生疾苦的声音传到了耳边,却“听不清”,还能指望着这样的干部平时能真正俯下身段,倾听民声,关注民情?!

  群众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的身上,是一份对政府部门的期待,是一种对干部的信任。一句“听不清”,不但让讨薪的民工心寒,更让无数关注民工欠薪的公众心寒。

  事到如今,问题已摆在那里。这位“听不清”的副市长总该看得见了吧。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