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旖旎张家界名扬天下……我省拥有2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美丽湖南”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陈淦璋 胡信松 通讯员 张欢
1月17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报会,正式发布《湖南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盘点了我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现状,对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思考。
“三山为屏障,四水入洞庭”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宁艳芳介绍,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目前我省共有2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包括武陵源、崀山2处世界自然遗产,南岳衡山、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万佛山-侗寨3处国家自然遗产。
“遍布三湘大地的风景名胜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山为屏障,四水入洞庭’的空间分布格局。”宁艳芳说。
三山。大湘东,幕阜-罗霄山脉风景聚集区,有福寿山-汨罗江、炎帝陵等5处风景名胜区;大湘西,武陵-雪峰山脉风景聚集区,有武陵源、猛洞河、德夯、凤凰、虎形山-花瑶等;大湘南,五岭山脉风景聚集区,有东江湖、苏仙岭-万华岩等。
四水入洞庭。首看环洞庭湖,有岳阳楼-洞庭湖、桃花源等8处;“母亲河”湘江,有岳麓山、韶山、沩山、南岳衡山等;还有资水、沅水、澧水等3条风景名胜“聚集带”。
年前,湖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居全国首位
“1982年,国务院审定第一批共22个省的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名列其中。”省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管理办公室主任黄立介绍,到去年底国务院颁布第八批名单,我省炎帝陵、凤凰、沩山、白水洞4处风景名胜区榜上有名,至此,我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数达到20处,跃居各省市区第一。
《报告》透露:目前我省风景名胜区的总面积达7717.8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4%。十里一景点、百里一景区,已成为三湘大地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写照。
纵向对比,“第一”的取得,得益于近5年来我省风景名胜事业的加快发展,2009年有5处风景名胜区晋级“国家队”,远超以往每批次2处或1处。而这期间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由我省牵头,打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以“中国丹霞”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
横向对比,全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25处,我省占8.9%,其后分别是浙江省、福建省、贵州省;全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有737处,我省占5.4%。
仅去年一年,全省风景名胜区接待境内外游客3.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25.6%。
年内,力争全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覆盖”
风景名胜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引发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诸多矛盾。上世纪90年代,南岳衡山被中央领导批评,要求“重新规划、重整河山”;武陵源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提出黄牌警告,引发了世人的关注和思考。
《报告》对这一话题并未回避,而是明确指出:受利益驱动,风景名胜区的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迹象不断加深,掠夺式开发时有发生,“黄金周”等特殊时期超容量接待现象普遍,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保护,保护是最大的政绩,一定要把保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今年1月17日召开的全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工作会议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推动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全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覆盖”,2015年核心景区详细规划达到70%,为此该厅还与各市州风景名胜主管部门签订了责任状。
宁艳芳透露,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建设,今年还将启动全省风景名胜区清洁能源、环保交通、门禁系统、遥感动态监测、标识标牌系统规范建设专项工作,并选择1至2处风景名胜区启动试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果。
2030年,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湖南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建设“绿色湖南”,为我省风景名胜区建设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提出,加快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到2015年争取实现国家遗产4-5处,国家级风景区23-24处,省级风景区数量50处左右。
《报告》还着眼长远,提出到2030年,以潇湘胜景为载体、湖湘文化为内涵、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为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为支撑,构建完整的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到发展数据上,使风景名胜区数量达到110处左右,总面积11500余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0%。其中,世界遗产达4-5处,国家遗产8-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0处左右。
【相关链接】
湖南风景名胜区30年十大事件
(一)1982年,我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列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着我省风景名胜区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二)1987年,省政府公布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岳阳楼-洞庭湖等6处风景名胜区列入。
(三)1990年,我省首次使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四)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省风景名胜区开始纳入联合国保护监管范围。
(五)1994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我省拥有第一部风景名胜的地方保护管理规定。
(六)2005年,我省首次使用省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七)2010年,我省牵头,由崀山、丹霞山、泰宁、赤水、龙虎山、江郎山联合以“中国丹霞”总名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经联合国34届遗产大会审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八)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新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批准实施了《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武陵源、南岳衡山、崀山保护条例。
(九)2012年11月,国务院颁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炎帝陵、凤凰、沩山、白水洞4处风景名胜区列入,至此,我省已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处,位居全国首位。
(十)2012年,我首次组织编制并公布《湖南省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2012-2030)》、《湖南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报告(198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