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为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喝彩【胡光凡】
2012-12-24 23:22:1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光凡] [责编:黄晓辉] 字体:【

  祝贺与期望

  ——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喝彩

  胡光凡

  

  三湘大地,正兴起一个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潮。在这一热烈、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即重点关注和扶持老年、中年、青年文艺家各100名)评选揭晓,有299位文艺家入选。入选人员覆盖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视、电影、文艺评论等14个艺术门类;省直单位和各市州都有文艺家入选。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其中中青年文艺家约占四分之三,入选的老文艺家虽只是各领域的若干代表人物,却鲜明地体现了“重在扶持新人”的精神。这些人员同相关部门和单位上报推荐的其他文艺家,都进入湖南省文艺人才库。

  这是我省文艺人才建设的一件大事、好事,值得祝贺!更值得期待!

  这项工程是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文联共同实施的,从今年3月启动以来,获得全省文艺家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顾名思义,其目的不是授予荣誉、确认成就,而是为了更好地扶持文艺人才的成长。它是结合我省实际,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的一项富有创意的人才建设工程,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的一个具体措施,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文艺人才是创作的主体,是文艺生产力的根本要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它说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善于知人、用人者的选拔和扶持。这是古今人才学的一个普遍真理。

  今天,我们要培养、造就更多优秀的文艺人才,就必须研究和遵循社会主义时代艺术人才成长的规律,把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的开放胸怀,与善于慧眼识“骥”(千里马)的伯乐式的智慧和眼力结合起来。一句话: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标准,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采取得力措施,加大人才扶持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发挥各个领域、各个年龄段的广大文艺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德高望重、成就卓著的老文艺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政府理当尊重他们的艺术成就,给予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并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发挥在文坛艺苑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满怀热情地去扶持文艺新人。与此同时,我们要用最大力气去发现和培养文艺界的新生力量,把选拔和扶持的重点向中青年文艺家倾斜。对那些脱颖而出和有巨大潜质、潜能的后起之秀,要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可以预期,随着湖南文艺人才库的建立和不断充实、更新,不但将为我省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进一步繁荣奠立坚实的人才基础,而且将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夯实根基,蓄积势能,提供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第一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人才建设是关系到文运、国运的昌盛与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其重要意义是怎样估计也不为过的!

  诚然,入选“三百工程”不是授予荣誉。但正如一位资深舞蹈家所言,被选中的文艺家都是好样的,也是很光彩的,表明他们获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并寄托着文艺界广大同仁的厚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些入选的文艺家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老文艺家将进一步施展才华,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并努力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扶持新人。入选的中青年文艺家更将激发出蓬勃的艺术创造力,锐意进取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艺术人格,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驰骋新时代文坛艺苑的“千里驹”和“汗血宝马”。

  总之,乘着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的强劲东风,随着人才扶植“三百工程”和相关出人才、出精品战略措施的大力推进,久享盛誉的文艺“湘军”必将与时俱进,重振雄风,真正成为一支继往开来、梯队跟进,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劲旅,更好地肩负起伟大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开创我省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一个文坛老兵,我为之深深祝福,并寄予最真挚、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