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经济视野 > 正文
看资源型企业如何成功走出去
2012-11-28 21:46:1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伟锋 孙振华 姚仲秋] [责编:黄晓辉] 字体:【

  从最初收购贵州省六盘水市3个停产煤矿起步,短短5年多时间,湖南省煤业集团旗下的湘能实业有限公司,在贵州已拥有8个煤矿,资源控制量逾6亿吨,一跃成为贵州十大煤炭生产企业;湘能公司的巨大发展潜力,引来各方资本加盟,11月28日,六盘水市政府所属的开发投资公司一次投入3亿元增资入股——

  看资源型企业如何成功走出去

  本报记者 李伟锋 孙振华 通讯员 姚仲秋

  5年再造一个“湘煤”

  一场资本与资源联姻的盛宴,在有着“中国凉都”之称的六盘水市举行:11月28日,六盘水市开发投资公司一次注资3亿元,入股湘能公司。

  冬天虽到,“凉都”不凉。

  签字仪式现场,六盘水市党政主要领导悉数到场。隆重的签字仪式,其实也是对湘煤集团近年在贵州不俗业绩的褒奖。

  2007年2月,组建不到一年的湘煤集团,以前瞻性的眼光,迅速将煤炭生产的触角伸向贵州,与贵州能源开发公司合作成立湘能公司。

  在调研考察基础上,湘能公司在有着“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市,一举收购资源赋存较好但经营暂时困难的神仙坡、晋家冲、义忠3个煤矿。

  2008年,湘能公司又在当地一鼓作气收购了丰胜、保华、长田3个煤矿。

  2009年,湘能公司再次出手,收购下河坝、黔源两个煤矿。

  从2007年入黔,5年内,湘能公司已在贵州相继收购、改扩建8个煤矿,实际控制资源超过6亿吨,已超过湘煤集团在湖南现有4亿吨的资源控制量。

  进军贵州,实质上再造了一个“湘煤”。

  其实,湘能公司在贵州“跑马圈地”的步伐并未停歇。据湘能公司新任董事长周向志介绍,目前,另有3个煤矿、一个煤炭物流园和一个洗煤厂的收购洽谈,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湘能公司已成为贵州举足轻重的能源企业:贵州省将其列为年产500万吨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重点培育;六盘水市将其列为3家大型外来煤炭企业和千万吨级规模的煤炭企业重组的主体,给予特别支持。

  湘能公司自然也成为了各路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在六盘水市开发投资公司参股之前,华菱涟钢、华银电力已分别入股1.7亿元和1.3亿元;以湘能公司等为主体组建的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股权融资6亿元。

  前后5年,湘煤集团在贵州投资只有20多亿元,但目前控制的资源价值已高达上百亿元!

  回顾当年拍板进军贵州,湘煤集团董事长覃道雄感慨不已:进军贵州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如果当年没有“谋事早三年,出手快半拍”的战略眼光和魄力,就没有今天湘煤的地位,甚至也没有黑金时代股份公司的诞生。

  跨省成功开矿靠什么

  近年来,资源型企业雄心勃勃“走出去”的不少,但折戟沉沙的也不鲜见。

  湘煤集团为何能走得这样顺风顺水?

  湘煤集团所属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正水,是湘能公司首任董事长。作为第一批来到六盘水开疆拓土的“元老”,吴正水认为,迈出第一步前先要摸清底子,不可盲目进入。

  贵州是湖南的邻居,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其重点产煤地区六盘水市远景煤炭储量为829.7亿吨,探明储量为137.6亿吨,煤种齐全,煤质好,享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美誉。

  湘煤集团对第一个“走出去”项目十分慎重。

  自从2006年8月与贵州能发公司接洽以来,先后为此召开了13次高层研究会议,并3次向省国资委专题汇报,以确保项目决策科学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湘煤集团负责人10次赴贵州考察、谈判,历时近半年,做了大量调研。

  2007年2月,湘煤集团才最终与贵州能发公司踏上合作里程。

  并购,并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整合地方煤矿,实行战略扩张,必须理性和量力而行,控制风险,防止盲目投资和遍地开花。

  吴正水认为,收购或控股当地煤矿,原则上要资源赋存好,煤质优良,瓦斯灾害少,矿井规模达到15万吨/年以上,运输距离离铁路不超过40公里,吨煤投资要控制在350元/吨以内;要整合一个,建成一个,投产一个,盈利一个。

  具体操作,稳中求进。首先收购的3个煤矿,煤质与煤价并不占优势。但收购这3个矿,搭建了湘煤集团进军贵州的“桥头堡”;进而以此为据点,收购其他煤质较优的煤矿。

  文化的融合是决定湘煤集团在六盘水能否站稳脚跟的根本。

  坚持用人唯贤,打破地域概念,杜绝小圈子,不分湖南人与贵州人,只要有所长就是“湘能人”。以业绩论英雄,靠贡献摆位置,给能干的人以岗位,给会干事的人以待遇。

  融洽当地关系尤为重要。作为外来企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百姓的关系,要持续发展,几乎不可能。

  湘能公司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在税收与就业等方面,急地方之所急;他们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融入当地文化,赢得好感。吴正水举了个例子:一般企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但在六盘水,湘能公司部分矿井按照当地民工的意愿,一周发一次工资。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基础。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但瓦斯灾害严重。湘能公司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不急于投产“吹糠见米”获利,而是先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矿井标准化建设。根据当地煤层较厚的特点,大力推进机械化采煤。目前,已有3个煤矿装备了综合采煤设备。周向志介绍,一个综采工作面,可减少1/3的作业人员,产煤量可提高5倍以上,既提高了安全保障,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大大缓解了用工荒。

  针对所收购煤矿人员素养、管理水平、制度建设参差不齐的现状,湘能公司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做到制度管人。

  为突破管理技术人才短缺瓶颈,湘煤集团还从其所属的湖南几个矿业公司抽调80多名管理、技术骨干,对口支援湘能公司。

  打造“百年湘煤”必须出湘

  湘煤集团,从资源占有到生产经营,在湖南境内是绝对的“煤老大”。为何要舍近求远,到外省开矿?

  对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做法,湘煤集团自有长远考量。

  湘煤集团董事长覃道雄介绍,从湖南能源长远供应来看,目前煤炭在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的比例。因资源禀赋条件,湖南煤炭资源相对短缺。全国煤炭采储比(开采与储量比率)平均为1:770,而湖南煤炭的采储比仅为1:67。

  随着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升温,煤炭消耗胃口在相应增大,全省煤炭供需缺口也在不断扩大。

  湘煤集团在湘的52对矿井,大部分矿井已进入衰老期,资源正在逐年减少。

  煤炭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资源是关键。湘煤集团要成为湖南能源保障的主平台,无疑应在资源控制上挥洒大手笔:在有效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基础上,大胆走出去,去外省安营扎寨,扩大“资源版图”。

  事实上,湘煤集团在贵州的战略布局已显成效。目前每年向涟钢等企业输送优质焦煤20多万吨。

  据湘能公司董事长周向志介绍,今年湘能公司年产量可超过100万吨,明年可达160万吨以上,“十二五”末年产量可超过500万吨,“十三五”末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对湖南能源供应保障意义自不待言。

  出师贵州捷报频传,增强了湘煤集团大踏步“走出去”的底气。

  2008年,湘煤集团将资源控制的目光投向了苍茫的天山脚下。新疆,成为湘煤集团资源版图上的又一热点。

  “十年湘煤看贵州,百年湘煤看新疆!”湘煤集团董事长覃道雄对湘煤的明天,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