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竹)传承基地落户东屯小学——
传统游戏重现小学校园
本报记者 李国斌
抖空竹、打陀螺、跳房子……许多已经很少在校园中“抛头露面”的传统游戏,在长沙市芙蓉区东屯小学里重新出现。
11月13日,芙蓉区文体新局授予该区东屯小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竹)传承基地,支持该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同时,芙蓉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培训基地也在该校挂牌。
抖空竹成孩子课余爱好
一根长长的绳索,一个造型简单的空竹,随着呼啦呼啦的声音,空竹或跳跃于腿间或飞舞于头顶,长绳七缠八绕,时而变成蝴蝶结时而成了天平秤,可不管如何变化,“粘”在绳子上的空竹都不会落地。当天的授牌仪式上,东屯小学空竹队秀起了绝活。
当不少同龄人学起琴棋书画,或流连电脑游戏时,东屯小学孩子们玩的是空竹。2009年以来,该校参与空竹培训的学生就有300多人。空竹队老师张文娟说,练习空竹有利于身心健康,孩子们一接触就喜欢上了它。
如今,空竹队的队员大多掌握了20余种空竹动作,见证他们勤学苦练的,是一大把断裂的长绳。10岁的肖李贵练习3年,练断的绳子就有四五十根。一番勤学苦练,“空竹娃”们抖出了小名气,经常亮相社区的活动,今年1月还登上长沙县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芙蓉区文体新局局长成良访表示,空竹是芙蓉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玩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在小学开展抖空竹培训,既能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强身健体,很有意义。
民俗体育纳入校本课程
除了抖空竹,东屯小学推广的民俗体育游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东屯小学是一所城郊结合学校,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以前每天放学后,父母忙于生计没时间管孩子,一些学生就在街上流浪。校长文彬看到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在全校普及民俗体育项目,让孩子们放学后有事可做,也可发展学校的教育特色。
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抖空竹、打陀螺等民俗体育,参与门槛低,普及起来容易。2009年,东屯小学选择老师培训后,在学校全面推广这些项目,很快就吸引了全校学生参与。
经过3年实践,学校自编了一套教材,并逐渐摸索出一套民俗体育教学的方法。现在,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开展民俗体育游戏、风筝、花样跳绳、武术、腰鼓、抖空竹,每周有一节或两节课。文彬表示,民俗体育教学开展3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身心全面发展,变得自信、阳光、快乐。读四年级的曲让和英保姐来自西藏,他们告诉记者,参与各种民俗游戏,让他们很快和同学成为好朋友。
据介绍,传承基地挂牌后,区文体新局将为东屯小学配置器材,进行师资培训,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里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