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谁来为老去的年华支张床
2012-10-18 23:18:4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立川 李永胜]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当你在事业与生活的征程中春风得意、跃马扬鞭时,可曾设想过,当年华老去、青春不再时,将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晚霞?我们个人,尤其是我们的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准备,为那些老去的年华支张床?

  趋势加快:老龄化是无法忽视的大问题

  当今社会,家与国的话题太多。更多时候,我们比较习惯于关注发展速度、环境、物价、医保、教育等等热点。但若是当一份《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放在你面前,你或许会有新的触动。这份《公报》显示,201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13.7%。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1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288亿,占总人口的9.1%,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湖南作为人口大省,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形势不容乐观啊。”湖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陈毅华谈起这个话题,话语中透出担忧。作为一名在民政系统从事多年老龄工作的实际工作者,陈毅华对湖南的老龄化问题,感受不可谓不深。

  《2011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95.21万,占常住人口的15.09%,较上年度上升0.53个百分点。而这一速度,明显快过全国水平。与此同时,高龄化趋势加快,据他预计,未来10年内,我省光是80岁及以上老人,每年将增长8-10万。

  如果只摆数据,或许有些枯燥。但若是这样解读,感受一定会更直观:按照上述增长速度,到2035年,全省三个人中间,将会有一个老年人。换句话说,到时候,将会有一种格局横在人们面前:一个工作的成年人,将负担起一个老人和一个未成年人。

  “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充分表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人优待进一步加强,老年维权工作成效显著,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日益加快的老龄化,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想准备与措施因应的及时与否,事关全局,不容忽视。”陈毅华说。

  与陈的这番话呼应,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

  在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潘小刚看来,关注老龄化问题,破解相关的社会问题,既是对现在的老年人负责,也是对即将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我们负责,更是对将来的人们负责。“因此,说关注老龄化问题是个千秋工程,一点也不为过。”

  养老方式:留意那些悄然的变化

  含孙弄怡,浇花种草,这种情形,曾经是多少人设想的养老模式。然而时代的发展变迁,早已经将这种单一的模板拆卸重装。

  顺着长沙市万家丽路一直往北,至尽头,右拐200米,再左前行约1000米,便来到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这家曾作为湖南唯一获评“全国百家杰出养老机构”的民办养老院,不大的院落,平常的生活设施,容纳着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人在此安享晚年。记者在这里遇到了已经90岁高龄的孙老先生。孙老是韶山人,年轻时走南闯北,尽管经济条件不错,子女也挺孝顺,但失去老伴多年的他,却在退休后毅然选择了来到老年公寓。

  “就是觉得寂寞、空虚。儿女们都忙,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没意思。”而老年公寓周到的服务,老人彼此间亲密和谐的交往,让孙老觉得生活从此不再枯燥单调。更有意思的是,2006年,孙老和同院70多岁的谢娭毑经过自由恋爱,喜结良缘,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话。“半夜送老人就医,在床前端屎接尿,为老人戴孝送终,这些事由我们这些专门的人来做,既专业,也减轻了忙于事业的子女们的负担,老人也满意,实在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谈及这些,曾入选“2011年中国好人榜”的院长杨松青,踌躇满志,颇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据记者了解,湖南省目前约有养老机构(含公办与民办)近700家,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民办机构的不断发力,养老机构条件得以迅速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养老模式特别是养老观念。“即便如此,相比全省老龄化速度,养老机构建设的速度,还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湖南省民政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

  与此同时,相比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养老机构建设和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群居养老的方式,尚有更多的老年人依旧沿袭着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这里面不排除经济方面的原因,毕竟在现有的情况下,有不少的家庭与老人还面临着养老的经济压力,进养老院,在许多人眼里,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视儿孙绕膝、几代同堂为晚年快事的传统观念,一时间还难以从根本上动摇。”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潘小刚如是解读。

  但变化仍在如期而至。家住长沙市芙蓉中路的退休教师李娭毑,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独特的规划。除了自己有房,四个女儿,每家都为她准备了专门的房间,已经75岁高龄的她,如今是“爱住哪住哪”。尽管如此,2年前老人还是加入了一家专为老年人提供异地养老服务的会所。在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后,李娭毑可以再补足不多的生活费,就可以选择在热天去烟台、威海,冷天去海口、昆明等地住上一段时间。“既避开了长沙的冷热两季,又顺带着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李娭毑这样的老人,如今正越来越多。在长沙,从事相关产业服务的公司,已不下20家。每年因此吸纳的老年客户(俗称“候鸟老人”)不少于50000人。

  养老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扑面而来的老龄化浪潮,带来的,远远的不只是岁月的增长。“单就湖南而言,变化的特征至少就有7个方面。”陈毅华谈起这些,了然于胸: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加快,空巢家庭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老龄化城乡倒置,性别比失衡明显,地域差别突出等。

  变化客观存在,顺变理所当然。

  近年来,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确实在迅速集中。政府的努力自然是一刻也未曾停止过。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建议。在陈毅华看来,首先要改变的,恐怕还是一些公共政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过去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公共政策,其制定与实施,大多基于我们曾经的‘双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国情,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昔日的‘双高’已经逐渐被‘双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取代。大前提变了,相关政策的调整自然要跟上。”陈毅华认为,这里面其实有三笔账:一笔是政治账。基于到2035年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将成为老年人的考虑,如果养老事业不能紧跟形势,将会给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埋下隐患;一笔是民生账。全国老年产业的发展,单纯从扩大社会就业角度看,以2010、2020、2030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其带动的相关从业人数,将从2000万人到4000万人到7800万人,提高整体就业率2%以上;一笔是经济账。老年产业的巨大市场,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我们将坐失良机。养老产业因为产业链长(可涉及20多个行业),带动能力强,若同样以2010、2020、2030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其产业规模,将从现在的1万亿左右,依次提升到8万亿、22万亿。与此相对应,老年消费在所有消费中所占比重,也将从6%,依次提升到12%、15%。这部分消费,对于GDP的拉动,将从3%,依次提升到6%、8%。

  关于陈提到的老年产业问题,确有数据支撑。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已经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 陈毅华告诉记者,2010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养老服务需求达到1.3万亿元,而当时全国的供给量却不到1000亿。

  对此,学者们亦普遍认同。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解龙就指出,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同时,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老年产业才属于起步阶段,老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而身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的陶立群,在其发表的题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的报告中,更是一口气指出了老年市场存在的十几个问题: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地域分布不合理,城乡发展比例失调;企业规模小,影响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功能简单;市场开发研究不足,老龄产业规模小,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

  当然,养老作为一项社会事业,要改变、重视的方面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好,专家学者也罢,更关注的,还是宏观层面的东西。比如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言老服务法律制度,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培养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建立现代老年产业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