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金银“月饼”,你流向何方?
2012-09-26 21:50:2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查查谁在消费金银“月饼”

  金银“月饼”以怎样的形式消费,其最终流向哪里,被谁“吞”下肚子,所有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廖水南

  中秋临近,北京一公司推出多款用真金白银制作的“月饼”——两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9520元;6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25740元;两枚5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47620元;50克的银“月饼”,850元一枚。据一位银行理财经理称,上述金银“月饼”很畅销,“我们周围全是政府机关,各地过节来送礼的买得多。” (9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如今,月饼越来越变得不像食品,而异化成“送礼经济”下纯粹的另类礼品,被赋予着不可言传的“重任”。往年,“天价月饼”的礼盒简直就是“百宝箱”,手表、首饰,美酒,诸如此类,五花八门。与此前的“天价月饼”搭售商品相比,贵金属“月饼”更加赤裸裸,——它既不能食用,价格也远远背离金银本身价格,不具备投资价值,用途很无非是用于“礼尚往来”。至于金银“月饼”以怎样的形式消费,其最终流向哪里,被谁“吞”下肚子,所有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不违法,商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策略去设计和销售金属月饼。但与此前发行的黄金版《孙子兵法》类似,金银“月饼”畅销掩盖着畸形消费背后的腐败预期。早有专家指出,黄金版《孙子兵法》这样的畸形礼品,它所体现的价值不是书本身的内容,而是构成“书”的材料。同样,这就难说黄金月饼不会成为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送礼之名“搞定”各种不正当关系的“利器”——在中秋佳节,拎着这样的“月饼”,送的人、收的人都觉得坦然。

  究竟是金银“月饼”的出现给腐败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还是腐败的需求导致了金银“月饼”的问世?要厘清这样的命题并不难。说到底,金银“月饼”也好,黄金版《孙子兵法》也罢,只不过是普通商品而已,并无原罪。与其一一叫停,不如查查金银“月饼”到底流入谁人之手。只要权力的运行得到规范,管住了收受者的手,送的人自然就没了市场,所谓的创新产品就会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