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天下第一匾馆”,路在何方
2012-09-20 23:21:1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天下第一匾馆”,路在何方

  本报记者 陈薇

  今年7月27日凌晨的一场火灾,让开元博物馆的馆长黄彬荣至今心有余悸,“若不是馆内值班人员及时把火扑灭,后果真不堪设想。”

  自从2009年租下省科协一座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设立成“湖南省开元博物馆”后,黄彬荣的心一直悬着。在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的开元博物馆里,珍藏着他近30年来跑遍大半个中国,从民间和各地收藏家手中收集来的各类珍贵文物及艺术品,耗资数千万。其中包括千余方从东汉时期到近代的匾额,数千册自明代到民国年间中医秘笈手写本,近万件从春秋战国至民国时期的银器,还有许多名贵木材古典家具、古字画、玉器、铜器、奇石等。

  其中,馆藏的千余方匾额是开元博物馆的最大特色。在其分馆华夏名匾馆内,从明代的永乐、景泰、庆隆皇帝,到清代的乾隆、嘉庆、同治皇帝,从清代的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到近现代的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刘少奇,诸多历史名人所题匾额荟萃一堂,令人目不暇接。东汉时期郭璜的“超然”匾是金丝楠木所制,是迄今国内存世最久远的一块。该馆还拥有状元匾30余块、一品官员匾90余块、二品官员匾100余块,民国将帅匾40余块、知名书画家匾80余块,其中的45块三湘名流匾额弥补了湖湘牌匾收藏的一大空白。

  “这些都是国宝级的文物。201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吕济民来参观时曾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慎重保管好这些文物,失去了就无法再挽回。”黄彬荣叹了口气,“我最担心的就是火灾,一旦失火,木质结构的房子加上木制的匾额,火势没法控制。”为了防范安全隐患,目前馆内有4个保安24小时轮班值班,还有10余名工作人员负责馆内藏品的日常维护,每年的场地租金、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加起来约200万,这些费用由黄彬荣独自承担。

  当初设立博物馆,黄彬荣的初衷是想让普通大众都来受到历史熏陶,让私藏走向共享。然而对外免费的开元博物馆里来参观的人并不多,原因有三:第一,场地局限。陈旧的木架老房子承受不了大规模的游客团队;第二,经费有限。虽然黄彬荣除了“馆长”身份外,还经营多家企业,但非盈利的博物馆不仅没有分文国家补贴,每年还需支付一笔庞大的开支。观众参观1小时仅电费就要耗100多元;第三,安全隐患。游客一个未掐灭的烟头都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火灾。诸于以上几点顾虑,开元博物馆不能对外全部开放。

  开元博物馆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有人向黄彬荣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将博物馆外迁,其中既有名人故居所在县区领导,也有风景名胜区的负责人。有些黄彬荣已经前去考察过,有些还没有成行,“说实话,我还是希望驻足长沙,毕竟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收藏的匾额中也有相当数量包涵着湖湘文化。但也不排除如果有更好的地方,我会移步的可能。就博物馆目前的状况而言,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

  虽然矛盾和焦虑,但对于开元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黄彬荣心中却早已有了详尽的规划,“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标志,不仅能促进文化旅游,还可以彰显传统文化。如果有条件,我希望能把华夏名匾馆、中国传统银器馆、中医药古秘方馆等分馆扩大和完善,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一张亮眼文化名片。”

  “设立博物馆后,重要的藏品都在文物部门备案,自己没有自主处置权。这些宝贝我也不会传给儿女,将来都是国家的,我只是暂时保管。”黄彬荣目前最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重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能帮助找一块更适合博物馆发展的地方,以便这些藏品有一个好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