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高职:“特色”决定命运
2012-08-29 23:37:5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责编:彭彭] 字体:【

  一边是盲目开设专业,一边是做实“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上的截然分岭,成为今年高职院校招生“冰火两重天”的主因。有特色的老牌院校和专业,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没有特色的院校和大众化的专业,分数线踩底,也鲜有人问津——

  高职:“特色”决定命运

  本报记者 奉永成

  严重倾斜的投档线

  8月22日,随着高职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工作的结束,今年我省高招录取工作也划上了句号。而从高职专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线来看,我省有缺额的高职院校投档线几乎全部踩底(最低录取控制线,文:205,理:200)。

  早在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录取时,我省各院校的投档线,就显示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些学校门庭若市,而相当一部分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尴尬。

  我省目前有高职院校71所,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录取时,文史类踩线高校46所,理工类62所,而本科院校的专科和一些有着较好专业优势的高职院校,都可以招到一批本科分数的学生。如文史类和理工类均过三本线的高校: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像老牌的专科学校如长沙民政学院文史469分、理科362分,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史473分、理科374分,与投档线踩底的高职院校分差最高达268分。

  高职专科批次在湘招生院校共618所,计划招生140831人,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居各批次之首。在第一志愿录取时,考生对专科普遍缺乏报考热情,志愿严重不足。

  从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投档线来看,文史类招生520多所院校,投档线划在最低控制线205分的有255所,占将近50%。理工类中567所招生院校,投档线与最低线重叠的则多达423所,超过招生高校的7成。招生院校半数以上都在为生源发愁。第一次投档后,不少出现缺额的学校期待征集志愿这场“及时雨”能带来“好收成”,事实上,通过征集志愿,仍有少数缺额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

  从客观原因分析,考生人数连年下降,导致高职院校招生时“吃不饱”。今年我省共有高考考生36.3万人,比去年减少1.5万人,已录专科新生15.29万人;去年我省共有高考考生37.8万人,比前年减少3.5万人,录取专科新生16.8万人。最近三年来,我省已减少高考考生5万人,而高职专科录取新生人数仅今年就比去年减少了1.51万人。

  “考生人数减少,肯定会有关系,但不会是主因,学院有没有特色,办学条件怎么样?从学校毕业出来,就业是不是“吃香”,才是考生会不会填报的关键。”一位投档线最高超三本的高职院校招生处处长认为,目前生源还是有,就看学校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被特色拉开的距离

  投档线“冰火两重天”的现象,直接触动着高职院校领导们的神经。

  进入8月底,湖南某高职院校分管招生工作的张副院长,在电话中说得最多的,是要学校工作人员保证新生的报到率。因为今年学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如果在仅有的生源中还不能保证报到率的话,学校将面临生存的压力。

  而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屈孝初的感受则明显不一样。他一见到记者,就止不住话匣子:“我们学校今年最高分数线超三本,今年招了2600多人,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计划。”屈孝初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召开了职工大会,正在准备迎新工作。

  探究学校今年录取形势较好的原因,屈孝初认为,主要与“特色”有关。他告诉记者,由省商务厅主管的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在专业上有“老三特”和“新三特”的优势,学院老牌专业如国际贸易、商贸英语等依托主管单位的行业优势,已打造成了社会上的知名专业,同时学院近几年积极对接湖南产业转移,新增了紧贴我省新兴产业急需的成本管控、皮具设计等专业。“有了特色专业的依托,特色人才的培养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

  “未来的高职院校,没有特色,无法立足。因为没有特色,意味着就业市场的狭窄。”屈孝初说。

  从今年投档线走高的院校情况来看,也印证了屈的说法。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其经贸、殡仪、康复、社工等专业,紧跟市场和产业的需要,抓住行业中用人单位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在行业中享有极好的声誉,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几乎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并且毕业后在短时间内,就能拿到行业中的高薪,已形成了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而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工程类和交通经济类专业,也成了行业中的标杆,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基本上学生还在学校时,就被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协议。

  在记者探访今年一志愿投档线就踩底的我省部分高职院校时,不少院校领导都会积极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核心专业,但是记者发现,这些专业要么已饱和,要么同质化现象太严重,曾经的所谓强势专业,已经被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所覆盖,优势早已不再。如会计、文秘等专业,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有开设,这就导致那些原本将会计或文秘作为强势专业的院校,现在已不能将其列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有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也会跟风将就业率作为学校的“卖点”,而事实上,这些专业已经跟市场脱节,一些已经就业的学生,也是在行业的底层挣扎,与家长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市场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一批有特色、不可替代的人才。”大志天成管理咨询顾问集团总经理丁伟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门为企业物色优秀员工的专业机构,他们在院校帮企业寻找人才时,首先瞄准的是市场需求大、在行业中独具特色的人才,而不是像会计、文秘这种大众化的人才。

  “市场决定特色,特色决定学校的命运。”丁伟说。

  特色,决定高职的命运

  高职院校间越拉越大的差距,带给高职院校领导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压力。

  “中国不少高校将面临消失,这些消失的高校中,有不少将会是高职院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 2008年在其任武汉大学校长时,就毫不客气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一些高职院校死亡将不可避免”的观点,在业内普遍被认可,并且预测在三五年之后就会出现。

  采访中,不少已经办出特色的高职院校领导,从学校的均衡发展考虑,都会告诉记者,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都很好。但是细究起来,举例最多的,仍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湖南电力职院的一位领导就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学院培养的学生,不管学的是哪个专业,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在其学院内部就业排名或行业认可来看,仍然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热电。

  “要做实、做强一个专业,需要投入很大的师资力量和财力。”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熊琦告诉记者,该院的特色专业是工程类,为了做实、做强工程类专业,学校投入巨资,建成了省内唯一的一所校内实训基地,但这种投入是值得的,目前学校的工程类专业,在行业中已是一枝独秀,培养的学生,深受行业单位的喜欢。“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在家长和考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会相应地提高。”熊琦说。

  而像长沙民政学院和湖南交通职院的特色专业,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长时间的打磨,才有了今天的明显优势。

  相反,多数为生源发愁的高职院校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会极力鼓吹学校的就业率和特色专业优势,事实上,这些特色专业,只是相对本校的其他专业而言,并不能放到整个行业或社会上来对比。在特色专业优势不再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沉下心来,去寻找如何将特色专业重新做实、做强的方法,而是转而新增其他专业,但是这些新增专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特色、形成口碑,也很容易短期内被大众化和同质化。

  “高职教育会一直存在,并在高等教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个别没有特色、经营不善的高职院校,压力会越来越大。”省教育厅职成处朱日红副处长告诉记者。近几年,在扶持高职院校往特色方面发展,打造特色专业、核心专业和对接全省产业转移急需专业方面,省教育厅采取了众多积极的措施,效果明显。如抽查学校专业点,连续两年抽检合格率均低于60%的学校专业点,将不予备案,停止招生;专门出台文件,支持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打造职教集团、建设职教城,使职业教育形成特色和集约型发展等措施,使我省一批高职院校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找准了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