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多少“保护费”才能救乌梁素海
2012-08-09 00:36:5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海建] [责编:彭彭] 字体:【

  多少“保护费”才能救乌梁素海

  邓海建

  乌梁素海,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而如今,由于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专家预测,再不进行抢救性保护或者治理,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就将消失。(8月6日《经济参考报》)

  一座湖泊,无关风景,只为生存。10年,或者再多一点时间,曾经的“塞外明珠”,将如同传说中的楼兰古城,在一片风沙后灰飞烟灭。中国、挪威、瑞典三国的研究成果曾预言,乌梁素海水量严重入不敷出,水位变浅,沦为沼泽,此后就是荒漠化,成了新的沙尘源头。果真如此,不仅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会直接影响黄河流域水系的整体生态环境。

  现在的问题是,“综合治理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技术支撑基本完备,但仅靠当地政府的财政力量很难启动和完成”。万事俱备,只欠“粮草”,筹集这笔钱,据说要靠将治理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才能完成。

  很难算清一笔账:放任各种污染元素肆意侵害乌梁素海所获得的收益,与接下来的“国家战略”级治理所需要的成本,究竟哪个多一些?更难算的是另一笔帐:如果治理计划难以成行,消逝的乌梁素海改变了黄河水系生态,与眼下难以筹集的治理基金,究竟哪个合算一些?

  那些自然的绝唱,在被污染与戕害之后,必须避免两种命运:一是没钱修整,任其自生自灭,摊摊手、耸耸肩,还有更大的压力亟待化解,哪还有功夫和心思关注山山水水;二是击鼓传花,衍生更多收费创意,反正最终还是公众埋单。当然,埋单了也未必真能柳暗花明,毕竟,自然界的诸多风情,都是难以复制的风景。

  真正的问题是:面对被污染的现状,理应“两手抓”——既要“抓”事后的处理,更要“抓”事前的防范。于此而言,肩负保护与治理责任的部门,首先当交好权责关系的答卷:一者,在污染之前,有没有尽到防护的责任?二者,被污染之后,有没有及时履行相关职能?

  多少“保护费”才能救得了乌梁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