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茶水验尿”的“黑色幽默”需双重反思
2012-08-04 21:39:4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茶水验尿”的“黑色幽默”需要双重反思

  张玉胜

  近日,有记者用绿茶替代尿液送验,随后医生称“尿液”被检测出炎症、霉菌和杂菌等。8月1日,卫生部新闻办负责人称,仪器无法鉴定样本是否为尿液,相关报道有悖媒体职业道德,是误导公众。负责人称,5年前已有类似案例,卫生部当时已作出回应,此次态度也没有改变。(8月2日《新京报》)

  时隔五年,“茶水验尿”的黑色幽默,再度将医生和记者的职业道德推向公众评判的考场。也许以“茶水验尿”推出患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离奇“诊断”让医德无语,但记者这种预设圈套、请君入瓮的“钓鱼式”调查,也着实让舆论监督的客观公正颇受质疑。

  值得思考的是,“茶水验尿”为什么能够被医生“成功”验出疾病,又为什么成为记者屡试不爽的“秘密武器”?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确认两个事实:一是医德缺失的情况绝非个例。没病诊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凡病皆需“检查”,的确是部分无良医院揽客赚钱的潜规则;二是揭黑查劣的监督并非易事。记者不是“百事通”的超人,单就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而言,要窥测制假售劣和昧心牟利的黑幕就需“智取”和冒险。为查明真相,记者需才去跟踪卧底的方式追查真相。列举这些事实,并非为记者的行为袒护,而是言明舆论监督的辛苦。

  以“茶水验尿”为例,尽管我们可以以尿检仪器没有首先鉴定是不是尿液的程序,但谁又能排除医生没有“有病求医”的思维惯势下的“先入为主”?同样,茶水被送上尿检仪也折射出送检流程的瑕疵。在现实医疗环境中,检验标本大都由患者本人采集和送检,送检窗口常处于无人值守状态,这无疑为一些人骗取病假和有意“钓鱼”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不正视并补上这些漏洞,谁能保证类似“黑色幽默”就能销声匿迹?!

  当然,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记者应具备和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出于何种考量,不顾事实、以假乱真的所谓“钓鱼”式探秘,都是有悖职业道德的荒谬行为,也是对当事单位和社会公众不负责的乌龙行为

  须知,“摸鱼”不是“钓鱼”。以追求“真相”为天职媒体人,必须率先对“钓鱼”等乌龙式监督说不。面对“茶水验尿”的闹剧,医院需反思整改,媒体人也要自重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