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2012-06-08 22:36: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胡敏] [责编:彭彭] 字体:【

  确定代表性传承人、颁布非遗保护法、推动文化遗产进校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然而在有些项目上收效甚微——

  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凤凰县纸扎传承人聂方俊和他制作的纸扎狮子头。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湘西土家族打溜子表演。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胡敏

  6月9日是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并提出“保护城市根脉 留住历史记忆”、“今天多一点责任 明天少一点遗憾”的口号。全省各地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留住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文化,让明天少一点遗憾。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国务院已公布了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也已确定两批2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虽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时代发展,不少项目仍然面临危机。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在我省9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酉水船工号子、长沙弹词、江永女书等相当一部分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任重道远。

  部分国家级非遗濒临消失

  千百年来,行驶在酉水河上的船工们在长期战险滩、斗恶浪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粗犷雄浑、高亢激昂、呼喊夹着歌唱的调子——酉水船工号子,它记录了劳动人民与酉水拼搏抗争的历史。由于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变,木制帆船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酉水船工号子失去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这一艺术奇葩逐步萎缩。

  酉水船工号子的遭遇并非孤例。起源于农耕社会、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在原生态生存环境变换后,传承面临断代的为数不少。在我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和民间音乐类中,还有长沙弹词、澧水船工号子、新化山歌、花瑶呜哇山歌、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哭嫁歌、辰河高腔、土家族咚咚喹等濒临消失。

  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邵阳蓝印花布、凤凰纸扎、江永女书、邵阳布袋戏、苗画、湘西苗族挑花、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医药癫痫症疗法及钻节风疗法等,也不同程度遭遇困境。还有一些民间传说,现在流传越来越少,实际上也处于濒危状态。江永女书作为全世界仅存的性别文字,有关部门对其抢救保护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但由于女书传承的特殊性,女书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至今还未能扭转濒危的局势。

  后继无人、人亡艺绝是这些项目普遍的问题,如长沙弹词传承人彭延昆老先生现已74岁,苗医药癫痫症疗法传承人龙玉年已是80高龄。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起来力不从心,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丧失兴趣,愿学之人甚少。

  保护经费投入仍不足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认为,导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变迁的因素,也有投入不足的问题。

  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省9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只有59项得到了中央补助资金,其中最高的是汨罗端午节习俗项目170万元,最少的是土家族摆手舞项目15万元。

  据介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专项经费,只限于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传承人进行资助。全省地市级财政除湘西外,其余13个市均未设立项目保护专项经费,123个县(市、区)中设立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的寥寥无几。加上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等原因,造成了绝大部分国家级项目保护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5月文化部非遗督查组来湘督查时,江永女书、辰河高腔、苗医药癫痫症疗法等多个项目单位都提出了经费匮乏的问题。

  此外,缺乏有效的保护方式和科学的保护规划,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尚需建立和完善;一些非遗项目主要依靠家族或师徒传承,传承途径少,致使后继者寥寥;对不同类别项目的保护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保护方式简单、效率低下;社会公众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或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行保护的大有人在。

  明天如何不留遗憾

  行走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区,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随着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日渐式微,很难说这道风景还能保持多久。文化遗产是祖先殚精竭虑留下的宝贵财富,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要如何让明天不留遗憾?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议,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细则》,加强“非遗法”的可操作性,使濒危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法律保护;将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经费预算,将本地区和本地各级非遗项目的保护规划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非遗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问题。

  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表示,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业务及专业培训,以提高其履行非遗保护职责的能力和传承能力。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对生活有困难的传承人给予补贴,保障传承人不因经济原因而放弃从业和传艺,出台具体措施鼓励、资助传承人授徒传艺。

  苗族挑花艺术是湘西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可用广泛应用于服饰、床上用品、餐布、包装、汽车沙发靠垫等多种产品中,发展前景巨大。由于项目所在地泸溪县财力匮乏,自2006年以来未获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扶持,苗族挑花的传承与开发工作一直停滞不前。获得专项保护资金,是他们最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