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瞬间的坚守,永恒的震撼
2012-06-04 21:47:1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一]

  瞬间的坚守 是永恒的震撼

  司马童

  5月29日,杭州长运集团司机吴斌驾驶一辆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行驶途中,一块铁块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他的腹部。虽剧痛难忍,吴斌却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所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24名乘客无一受伤,但年仅48岁的吴斌却在6月1日凌晨因伤势过重而去世。(6月3日新华社)

  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生死考验,吴斌依然是一名普通司机;如果在惊魂一瞬慌乱失措乃至引发更大惨剧,如今悲痛欲绝的肯定就不止是吴斌的家属与亲朋。然而,痛定思痛,留给世人的未必只有哀伤:消息传开,数百万网民毫不吝啬地赞美他是“最美司机”!

  毫无疑问,吴斌是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榜样,也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模范”与“平民英雄”,他危急关头的坚守职责,已化作感动社会的永恒震撼。

  但是,对于这样一位用自己生命诠释出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真正含义的时代楷模,若是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称颂,显然不能揭示出他身上蕴含的丰富元素,升华出值得领悟的积极教益。吴斌生死关头的坚守,并不仅仅只是出于职业本能,更应看到众多“优秀平凡者”甘于普通、敬业爱岗,以及在特殊时刻牢记职责、勇于献身的“高大身影”。

  “最美司机”走了,但他的“最美精神”将永存。“无锡交警(微博)”在通报情况时的一句话能给人以警示:“我们纪念吴斌,纪念他深扎在心底的崇高职业道德,只有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才会想到大家的安全。”的确,如果说“最美司机”的76秒坚守是一种永恒震撼,那么“崇高职业道德”这个看似虚无的东西,其实才是“最美精神”的灵魂所在。

  “最美司机”的壮举,也许很难不断复制。然而,透过这样的“最美事迹”可以启迪每一个人:岗位也许平凡,但若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一种潜在的伟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关注平凡、善待平凡、激励平凡,难道不正是眼下我们这个社会颇显欠缺和亟待重视的一项建设要务么?

  [二]

  副市长骑车送女

  受热捧背后的期待

  廖水南

  日前,一张父亲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据称,骑车的男子是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记者联系上詹云超本人时,也得到了他的确认,并称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6月2日《新安晚报》)

  显然,这张照片之所以引发舆论热捧,完全是因为照片本身的原生态呈现。其一,抛开副市长的身份不谈,父亲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这样的温情足以勾起无数人的共鸣;其二,从披露的新闻来看,这绝非詹云超偶尔为之的作秀,而是几乎每天都存在的事实。这样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围观者对官员某种刻板的印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詹云超的亲力亲为越是受到追捧,或许正说明这样的行为在当今官员政治伦理中的稀缺与寡薄。可资佐证的事实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车私用,但当下公车滥用私用现象之严重、监管之乏力已让民众麻木,以至于各地公车改革的任何举动,都很难摆脱公众的习惯性质疑。

  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当干部与群众的心不能相连,情不能相系,意不能相通,便不可能坚守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便不可能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方法,便会出现在权力使用上违背群众利益,导致干群之间的龃龉、隔膜、不信任、冷眼相向等等情状。

  坚持骑车送女儿上学,经常出现在农贸市场和公交车上,尽管这些只是担任副厅级干部的詹云超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它却是一种态度,能反映一位官员行为处事的作风——有责任、接地气、恤民情。在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夯实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背景下,类似詹云超这样的亲力亲为的官员,也自然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公众激赏“副市长骑车送女”的背后,更是一种普遍的期待。期待官员的亲民不再是偶尔亮相作秀,而是实实在在地将其当做一种生活态度;期待官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做派,而是积极主动融入到百姓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知屋漏,知政失”。

  [三]

  有必要升级“限塑令”

  江德斌

  到今年6月,“限塑令”已实行了四年。然而,一项社会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限塑令”的执行力在逐年削弱,大量超薄塑料袋重返市场,近九成农贸市场存在违规送超薄塑料袋的现象,部分商家执行“有偿用袋”制度越来越差。(6月1日《京华时报》)

  “限塑令”推行以来,确实取得一定成效,不少人已养成携带购物袋的习惯。但“限塑令”毕竟不是“禁塑令”,随着时间推移,“限塑令”的效力呈现向下曲线走势,部分人对付费使用塑料袋亦不再敏感,致使塑料袋使用出现反弹。因此,在“限塑令”执行四周年之际,有必要依据现实情况推出升级版的“限塑令”。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执行“限塑令”的死角,主要集中在集贸市场和小商店,而大型超市、商场的执行效果则相对较好。这显然与后者数量少、易于监管有关系。且大型商超采取收费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可因减少塑料袋使用数量而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具有执行“限塑令”的内生动力。而数量庞大且极为分散的摊贩和小商店,违法成本太低而执法成本太高,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有心无力,除偶尔的“运动式”查出,平日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实施四年后再度陷入尴尬境地的现实,也与“限塑令”本身存在的缺陷有关。“限塑令”将监管重点放在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的非法生产打击力度不够,致使大量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工厂依旧存在;同样,“限塑令”的执行虽然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但并未建立塑料袋的回收利用机制,导致流通中的塑料袋最终去向失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压力依然很大。

  因此,升级“限塑令”要着眼于未来,鼓励替代产品的生产,提高塑料袋生产厂家的进入门槛,加重对非法生产厂家的处罚标准,建立完整的塑料袋回收利用机制等。同时,要让“限塑令”取得实效,就需坚持不懈地普及环保理念,让民众自觉遵守“限塑令”。

  [四]

  “搂父睡觉”在演绎传统孝道

  唐伟

  去年,一张《台湾孝子抱母就医》的照片感动了万千网友。近日,一张《大陆孝子搂着老父亲睡觉》的照片同样感动了万千网友。许多网友表示“有一种瞬间被击中的感动”,并跟帖祝福“这对父子一生平安!”(6月2日《燕赵都市报》)

  看至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孝其实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仅仅就是“把父母装在心上”,把他们“当成一个孩子来呵护”。通过这张照片,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儿子对于父亲的那种温情以及为父的那种满足。

  孔子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入德之门,成德之源,人性之本,人格之基。一部《二十四孝》,无论“鹿乳奉亲”、“负米养亲”、“亲尝汤药”,还是“拾葚养亲”、“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每一个故事都感天动地。

  今年母亲节前,有媒体曾随机对36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者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又61%的读者并不知晓妈妈身体的近况,39%的读者不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读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还没有对妈妈说过一声“生日快乐”。真实的数据,映射出现实的残酷。如此语境下,“抱母就医”、“抱父睡觉”则更具有震撼人心灵的意义。对照别人,反思自己,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心存愧疚。

  “孝子之于至,莫大于尊亲”。其实,尽孝的路径绝非单一,物质上的给予虽然重要,精神上的满足更为珍贵。很多时候,“常回家看看”不应成为情感生活中稀缺品,在重要的纪念日里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或者在全家团圆的时候,陪父母多说说话,甚至听他们说说废话,都是事孝尊亲的表现。

  时代在变,但行孝的传统与内涵却不应丢失。“搂父睡觉”是传统孝道的现代演绎,它能给人以及精神的享受,也给人们以反思的契机——端详别人幸福的时候,进行一番自我审视和检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