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传统村落 不能消失的根
2012-05-29 21:16:4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李立川] [责编:荆彩] 字体:【

  今年5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4部委发起的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作为传统村落较多的湖南,也启动了对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深处的基因,是我们许多人儿时的家园。长大了,我们走出村落,仍把灵魂安置在那里,把也许是人生最值得的记忆,留在村头古树的雀巢里、嬉戏的池塘边、禾场热闹的折子戏中......

  传统村落 不能消失的根

  本报记者 奉永成 李立川 通讯员 黎文君 刘婷赋禹

  5月21日,站在山丘顶上,46岁的怀化市洪江托口古镇居民冯德荣,满怀惆怅地眺望着一直生他养他的托口古镇。

  有着千年历史的托口古镇,一直静卧在湘黔边陲的角落里。已经动工的托口大型水电站,就在托口镇的下游。根据电站的建设进程,2012年10月将蓄水发电,建成后的水电站,将使这座静谧的千年古镇,如铁达尼号般成为水底永远的风景。

  “托口古镇,名为镇,实际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传统村落,从最初的几栋民居,慢慢聚集成一个成片、合居的村落,不管是后来的行政划分,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它都一直以传统村落的方式存在并演变着,是非常值得保护的传统村落的典型,可惜它没能赶上这次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行动。”湖南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源对托口古镇的消失,万分惋惜。

  根据国家四部委《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的界定,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而此前,我省只有对国家级和省级名村的保护措施,传统村落并未列入范围。也许通过这次调查和保护工作,很多传统村落将得以保存,不再像托口古镇一样成为记忆。

  “一件迟到的大好事”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

  身为湖南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源一直热心古村、古镇的规划和开发。他在长期的走访和调研中发现,传统村落的消失和破坏,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让路、“新农村”建设、过度旅游开发、村民纷纷搬迁或无序建新居等。

  “除了像托口古镇这样直接消失的村落外,还有些传统村落,虽然名称仍然存在,但其村风、村貌和传统建筑都已经消失。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些村落也已经消失了,因为其文化和传统已经不复存在。”刘源告诉记者,传统村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村风,村落遗留下来的民族风俗;其次是村貌,包括整个村落的环境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还有就是村建,包括村落的古建筑等。

  此次,在我省对传统村落调查过程中,是那些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文物古迹等集中连片分布,总量达到30栋(处)以上,具有传统特色和典型代表意义,村落整体布局保存良好,能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村落;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传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的村落,将是调查的重点。

  我省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但在今年5月份之前,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仍处于起步状态。

  据记者了解,怀化市麻阳县,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38个,减少到如今的30个左右。

  “目前,我们对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已经有相对规范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对于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也已经在积极开展。”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38个(含已升为国家级的7个),全省有多少个符合条件的村落可以划为传统村落之列,省住建厅正在开展摸底工作。

  省住建厅副厅长袁湘江表示,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文化消失,会造成传统文化记忆的丧失,增加子孙后代了解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难度,从而失去对历史的回顾,丧失未来发展的根基。

  此次我省将要对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大力推进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好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

  “这是一场保护和延续中华活文化的大计。”此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行动,在刘源看来,“这是一件迟到的大好事,但为时不晚。”刘源说。

  保护青砖灰瓦的诗意和历史刻不容缓

  对于托口古镇来说,这场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大计,显然来得晚了点。

  “如果早10年,也许就保住了。”50岁的张进湘,现在从托口古镇搬进了新家,面对古镇铁定消失的事实,他经常会坐在宽敞的房子里,抽上一根廉价纸烟,眼神空洞地盯着大门,思绪回到父亲给他讲述的曾经的古镇生活。

  他的父亲,凭着过硬的捕鱼本领和较好的水性,曾在托口古镇最大的杨公庙码头上享有名气。那个时候的托口,有15座码头,贵州下来的木材、托口压榨的桐油,都是从这些码头上船,然后出洞庭、下长江,漂洋过海。到1926年,托口古镇已是九街十八巷的繁华,被誉为内陆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但如今,曾经被誉为“活化石”的古镇,不得不面临消失的命运。“现在,我还能给子孙讲述古镇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张进湘说,这些故事,也许在孙子这一代就讲不下去了,千年古镇的文化基因面临断根。

  “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村落是一幅幅在青山绿水间展现的美丽画卷,是一篇篇用青砖灰瓦写就的诗意文章,更是一段段矗然凝固的不朽历史,成为诠释过去农耕时代特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习俗的空间文本,厚载着我们民族先人的嘱吒和期望,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

  “现在能保留下来的完整村落的民居建筑不太多了,这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东西,实际上它代表了我们湖南的地方特色,在建筑史、艺术史上也有非凡的价值。”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认为,对这些珍贵的有形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全力保护。

  而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柳肃教授看来,大部分的古村落,在建筑上都有其独到的特点,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对研究建筑史具有重大的实物价值,如果不加以保护,任其消失就太可惜了。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如果传统村落消失,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刘源认为,“为了历史的传承,为了保住子孙的文化根基,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

  督查员进村落 保护文件将出台

  刘源在长期的走访和调研中发现,大量新发现的古城镇、古村落一旦被发现,即被用来招徕游客,未经系统规划就开始发展旅游,使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可修复的破坏。

  同时,大力度的开发宣传,带来蜂拥而至的游客和红火的旅游经济,也带来各种毁损。比如在古城镇旁修一条商业街,或搭一个四不像的巨型水泥码头;在古城景区内,豁然立起一个现代楼盘,怎么看怎么别扭。

  “古村、镇也好,传统村落也好,在保护过程中,缺少相关的保护条例。”刘源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大家在保护的过程中,都找不到具体的依据。他期待通过这场专项调查和保护行动,能使全社会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朱汉民则告诉记者,湖南是传统文化大省,儒家文化的根基就在村落,但目前有很多传统村落,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古建筑被拆掉了,变得不中不西,失去了原来的文化蕴含。因此他建议,有些传统村落必须列为政府的保护范围,对有条件的地方,要整体的保护,要连片地保护,在具体保护过程中,首先要做规划,列入保护范围,同时保证资金的来源,也可以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开发,但是开发的前提必须在文化专家、建筑专家和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完成,而不能任由商业开发公司为着公司的利益进行破坏性开发。

  “一旦确定为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落后,各级财政会有相应的保护资金,但县级人民政府是保护主体。”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尝试设立50人左右的古村、古镇和传统村落规划督查员,并将专门针对古村、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出台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