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经济视野 > 正文
湘米如何既“做大”也“做优”
2012-05-05 22:34:0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德新 张尚武] [责编:荆彩] 字体:【

  东盟各国增加大米储备,优质米市场趋紧;湖南水稻在“做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更要“做优”让满足人们“吃好”——

  湘米“做优”的机会

  本报记者 柳德新 张尚武

  三湘大地,早稻插秧已近尾声。

  在洞庭湖区、湘中丘陵、衡邵走廊等主产粮区,栽插的早稻正在返青,新绿满田。据省农办的农情调研,今年早稻中档优质稻面积占到一半左右。而中晚稻从供种的情况来看,高档优质稻种子一再脱销,供种已达1500万亩以上。

  在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地的东盟,近年来优质大米储备递增,为湖南优质稻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湖南新推出的“沁香一号”等顶级品牌香米,在外观、色泽、口感等方面赶超泰国香米。

  多方面的信号显示,“做优”湘米迎来新的良机。

  市场传递的信号

  东盟的增储,国内外市场优质米涨幅大,“优质优价”推动优质稻发展

  最近,东盟拟增加大米储备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作为世界优质大米主要出口地,东盟大米出口量受限。泰国米市场供应趋紧,为我省优质大米腾出了市场空间。

  从国际市场来看,泰国香米价格5年间已上涨一倍。长沙市梓园路步步高超市的柜台工作人员介绍:“50公斤包装的泰国香米,成本至少在60元以上,超市精包装泰国米的售价每500克都在10元以上。”

  国内市场的优质米也俏销价涨。走进长沙各大超市,沁园春、隆平米、金健、盛湘等“湘”字品牌大米占据着醒目位置,销量占到七成左右。即便是在“挑剔”的广州市场,优质湘米也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湖南品牌米覆盖了半数以上的大超市。

  “米价一直稳中有升,优质大米尤其涨得快。”长期在长沙高桥大市场从事大米批发业务的李茶胜说,今年来普通米涨价不到5%,而中档优质米批发价至少涨一成,高档优质米与普通大米的差价都达30%至50%。他感叹:“老百姓更加讲究‘吃好’了。”

  全国粮食生产“八连增”之后,今年北方夏粮形势大好;南方早稻生产从面积、秧苗素质、移栽期来看,也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从粮食生产当前的形势看,国内粮食供给总体有保障。在此情况下,“人有我优”——优质稻发展迎来市场良机。

  优质稻价格易涨难跌。4月26日,记者在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看到,优质稻谷平均交易价格每吨3160元,比常规稻谷高出400元,而且交易量持续放大。

  过去南粮北调,现在恰好反过来了:东北粳米南下的数量,以每年100万吨的数字递增。“湖南高档优质稻,粒型、口感、香味都不亚于泰国米、北方粳米,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省内优质稻育种专家赵正洪称。

  科技提供的支撑

  湖南育成一批国家一级优质稻,米质赶超泰国米,产量也与普通稻接近,种植更合算

  上世纪80年代起,省内水稻育种专家开始了优质稻育种攻关。几经更新换代,如今全省主推的优质稻品种,品质、抗性、适应性都逐步增强,较好地统一了产量与优质的矛盾,品质上以全面赶超泰国米为目标。

  湘米历来“谷多米弱”。省湘米办专家戴魁根说,“谷多”即湖南水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稻谷总产,均居全国第一;“米弱”就是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湘米品牌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种”的问题。我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7000多万亩,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口感差。尤其是早稻,长期缺乏主推的优质稻品种。

  过去20多年,我省育出了一批品质好的高档优质稻当家品种,如湘晚籼5号、11号、12号、13号等,饭味浓、口感好。在优质早稻品种选育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湘早籼31号、45号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

  即便如此,湖南长期没有国家一等优质米。直到近5年,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率先育成玉针香、湘晚籼17号、农香18等优质稻品种,米质都达到国家一等优质米标准。在经历前两年的异常气候后,又育成了一等优质稻农香28、农香29等新一代的优质稻品种,不仅米质赶超泰国米,而且在抗寒、抗倒和抗稻瘟病等方面得到明显改良,单产普遍达到400公斤以上。

  “过去的优质稻品种,单产偏低,效益打折扣;如今的优质稻,米质更优,与杂交稻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价格高于普通稻谷30%以上,有的甚至高出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明显。”赵正洪透露,随着新一代优质稻主推品种的大面积推广,高档湘米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政策引导的“利好”

  从种植到加工,政策扶持优质稻产业开发,订单式发展优质稻对农民更具吸引力

  2010年以来,省农科院、省粮食局、省农业厅分别启动湘米优化工程、千亿粮食产业工程、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提出的奋斗目标各有侧重,但好谷出好米,却是共识。

  近几年,我省优质稻统计面积虽不少,高档优质稻面积1000万亩以上。但与加工能力相比,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优质稻原粮“吃不饱”。其中重要原因,是全省种植的水稻品种700多个,一户一季多品种“插花”混种,收晒之后变成了“混杂谷”;不同的优质稻品种,有的粒长,有的粒短,加工的精米长短不一,外观、食味各异。

  近两年,按照省政府部署,我省在43个县(市、区)的270个乡镇,落实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458万亩,走“一个龙头、一个品种、一片基地”的路子,填补了龙头企业对优质原粮需求的部分“缺口”。

  目前,我省各类大米加工企业1620家,可年实际加工量5万吨以上的企业才20家,其中10万吨以上的仅金健米业1家。与湖北福娃、黑龙江北大荒等年加工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相比,我省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2010年以来,省里已遴选出16家规模较大、工艺较先进、管理较科学的企业,作为振兴湘米产业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为16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装备110台烘干机,从田间到工厂实现“谷不落地”。

  加工工序方面,16家龙头企业纷纷“提质增效”:优化工艺流程,改善清杂除尘效果;增加糙米调质工艺,提高出米率;增加精米二次色选,大米品质提升。

  去年,16家龙头企业的订单基地达到120万亩。农民与公司签订合同,每50公斤优质稻谷的订单收购价高出普通稻谷30%,种一亩高档优质稻,增收200元以上。可见,发展优质稻,对于农民增收已具有不小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