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是什么把学生的情绪憋成了“堰塞湖”
2012-03-31 22:22:0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昌海] [责编:荆彩] 字体:【

  是什么把学生的情绪憋成了“堰塞湖”

      刘昌海

  据3月29日央视《新闻1+1》报道: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据悉,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调查发现,湘潭多家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课。

  正如被采访的学生所言,停电只是一个导火索,是学生们积怨已久。可以说,学生们心里的不满情绪早已成了危险的“堰塞湖”,停电让他们的愤怒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于是胸中的怨气一下子喷涌而出,化成了教学楼前雪花般的课本碎片。

  过度解读,只会让这桩带有很大偶发性的事件继续放大、发酵。事实上,学生们的愤怒根本就没有具体的目标指向。他们采取是的只是类似“自残”的方式:撕掉自己心爱的课本,以换取片刻被长久压抑之后肆意放松的快感。他们只是为了发泄而发泄,在发泄完了之后,还不得不重新走进教室,去上那似乎永远上不完的自习。

  到底是什么把学生的情绪憋成了“堰塞湖”?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答案。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学生身上的压力却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重。疲劳战术、题海战术,这些严重摧残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作法,几十年来一直被当作升学的法宝,且一年比一年运用得纯熟。这并不是老师的错,因为整个过程中,老师也是扮演者“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驴多”的角色。这也不是学校的错,因为连学生都知道“反映也没用”,学校补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面对不堪重负的高考重负,即便是最严格的“禁补令”,也只能充当“稻草人”的角色。

  学校的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学校的管理者,都在共同面对着那堵厚厚的教育体制之墙。这堵墙靠任何个人的能力都难以突破,学生撕书也罢,校领导半遮半掩的辩解也罢,最终,都不得不在那堵墙的重压下依旧回到那条固定的轨道。现行应试教育的藩篱什么时候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因墙的阻隔而产生的“堰塞湖”,水位已经到了危险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