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专题 > 辛亥湖南 > 正文
【辛亥·湖南】向德与他的“中华煤气车”
2012-03-25 23:00:1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彭彭] 字体:【

  向德与他的“中华煤气车”

  【向德小传】

  向德(1901-1985),湖南衡山县(今衡东县白莲镇)人。求学时期,就渴望国家富强,抱有实业救国的理想。1925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工作,1928年起任湖南省建设厅技士,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因研制成功煤气汽车而蜚声中外。湖南和平解放后,任长沙市副市长、民建中央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任民建中央常委、湖南省工商业者联合会主任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主任委员、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国戴上了一顶“贫油”的帽子。这帽子一戴几十年,以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了“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的口号,出现了“王铁人”等石油英模,更涌现了许多找油、采油、炼油的故事。

  同样,为解决中国“贫油”问题,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有人走的是另一条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于是,在湖南就有了向德与他的“中华煤气车”的故事。

  一、军令状:30岁的技士要搞煤气车

  193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的向德在湖南省建设厅任技士(一种低于工程师的技术官员),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审核公路局的预决算。

  公路局收入可观,可利润无几,长官派向德去查。

  汽油价格太高!公路局赚的钱最终流入了外国油行的柜子。

  长官问:“不用汽油行不行?”

  这一问激起了向德的创造激情,他回答说:“从理论上讲,可以用木炭发生煤气代替汽油。”

  面对有些人的反对,向德当即立下军令状:“给我一部新汽车,几千元试验费和一个试验场。如果6个月不成功,浪费了资财,甘愿受撤职处分。”

  于是,向德凭着一辆福特AA型新汽车、4000元试验费、民生工厂的一间房子做“本钱”,找来3个技术人员、1个司机、1个工厂主,搞起煤气车来。

  这种试验关键点是生产一种煤气炉子,让木炭产生的煤气转动汽车引擎。经过一段时间,煤气炉试制出来了。这天晚上试验,煤气炉一接上汽车,引擎就呼呼转了起来。

  过了几天,煤气炉装上汽车,在六堆子建设厅坪里试行。又是一举成功,煤气汽车从建设厅坪里开到了中山路。几天后,长官们要求这煤气汽车爬坡。又经过一番改进,车子顺利地爬上了天心马路。

  1932年10月上旬,湖南省在又一村省政府礼堂召开“现场会”,出席者是国民政府军政部、实业部的要员,各省建设厅和国内各大银行的代表,国内的技术专家。首先由向德作技术介绍,然后“长潭公路”试车——把煤气汽车从长沙开到湘潭,然后又开回长沙。到会代表们首先检查车子有无汽油,再把木炭过秤装炉。车子开出后,行车时间、速度、路程距离等等,均由会议代表作记好记录。

  试车成功!往返途中一路顺畅。

  这标志着,向德的煤气车完全可以进入实用阶段。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为向德题写了“利用厚生”的4个大字牌匾。

  二、向德煤气车行驶在上海租界

  以后一年多时间里,向德和他的同事不断改进煤气汽车。

  于是,在湖南省内的公路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进口的洋汽车“背着”一个大炉子,发动机上戴着“面罩”,行驶在城际路上;每隔二三十公里,汽车停下来,汽车站人员立马行动,把事先准备好的木炭倒入炉子;汽车又上路了,“吭哧吭哧”地爬坡,“直直溜溜”下坡……虽然砂石路上扬起灰尘,汽车带着黑烟,可终究湖南城市间因为这个流动的铁家伙而有了生机。

  向德造出了煤气车,声名大震。他不仅升晋为技正(一种相当于总工程师的技术官员),还当上了湖南机械厂的厂长,专门把进口的洋车改成煤气车。

  后来,他到汉口,开设了自己的中国煤气车制造厂。此时,身为上海商会会长的湖南老乡聂云台对他说:“上海是中国工业中心,搞煤气车应该到上海来。我出钱,你搞技术。”邀请他到上海发展。

  向德面临着新的挑战:他的煤气车要成为城市代步工具,就必须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特别是在租界里通行,得有租界工部局的牌照。但向德没有退缩,与工部局谈判。果然,工部局提出了苛刻的条件:第一,车子要有一定的速度,到交通路口遇到红灯信号时,只准停车,不准熄火,一开绿灯信号,煤气车须能立即起动,并加速到一定的速度,以免妨碍交通;第二,要保持马路上的清洁,不准在马路上加水出灰;第三,不准排放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污染城市空气;第四,要隔热隔火,以免发生火警。

  向德明白,“不通过这一关,不可能在上海生产煤气车,实现煤气车商业化。”

  几经改进,向德终于成功,他的煤气车取得了外国租界发给的第一个牌照。

  这是“煤气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煤气车完全融入了现代城市生活。

  三、日寇入侵,美好愿望化为泡影

  向德成功了,他的煤气车不仅技术上有新的进展,而且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仅上海人买中华煤气车,长江以南各省都大量销行,广州市的公共汽车全都实现了煤气化。

  煤气车出口到了新加坡。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中华煤气车以“速度快、耗炭少”的优势,将日本人生产的煤气车赶下了擂台。向德煤气炉经英国人做中介,出口到了非洲,做抽水机的动力。向德创造了历史——中国机电产品第一次出口。

  中华煤气车牌子越做越香,向德和投资人也一个心思做“煤气车大王”。

  向德设想在两个方面进一步改进煤气车,一是高马力,使煤气车的运输能力赶上汽油车;二是改用煤炭作燃料,以免木炭供不应求、

  没想到,日本人的入侵,把美好愿望击得粉碎。1938年“8、13”期间,中华煤气车公司遭到轰炸,公司解散,试验无法进行下去。

  后来,向德把煤气车厂设在了广州。广州沦陷后,又把厂设在了桂林。这时的汽油越来越匮乏,整个大西南后方做煤气车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路上,特别是滇缅公路上,除了军用汽油车外,民间客运货运大都是向德的煤气车。向德研制的煤气车,打破了日寇对我国汽油供给的封锁,为抗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曾受到国民党政府军政委员会海陆空军褒奖,获得银盾勋章一枚。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已蜚声遐迩的煤气机专家向德,被国民政府紧急征调出任第十一兵工厂试验所主任兼五分厂厂长。向德上任后不仅用煤气机发电解决了兵工厂的能源问题,而且改进了当时中国军队所使用的德国榴弹炮的射程,在湖南几次大会战中均发挥了威力。

  四、重操旧业,长沙城奔跑着煤气车

  抗战结束了,内战接踵而至。向德脱离军界,重操旧业,把自己的新华工厂从桂林郊区迁回长沙,还做向德煤气炉和煤气车。面对失去人心的国民党政权,向德把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他与长沙的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迎接着光明的到来。就在长沙和平解放后的第三天,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在原何健公馆(现在的湘江宾馆)接见向德、袁世先、曾诚意等7名工商界代表人物,要求他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向德和民营工厂联谊会其他负责人闻风而动,立即向全市工商界发出四点号召:“恢复生产,支援前线;拒用银圆,拥护人民币;支前借款,慰问子弟兵;函促去港澳工商界人士回长沙发展生产。”当解放军继续进军大西南时,向德又组织工商界人士借款5、7亿元(旧币),供给粮食1000余担。为应部队抢修浮桥和铁路之急需,向德亲自设计制造了活动锯木机送给解放军,并组织工厂制造大量铁路道钉。

  时光进入1958年春,被错划为“右派”的长沙市副市长的向德,被省委统战部长华国锋约见,华国锋并征求他个人意见,向德回答说,他的专长不是政治而是煤气机,请省委准许他以一技之长报效国家。一个星期后,省委工交办通知向德到湖南农业机械研究所上班。不久,中国经济进入3年困难时期,动力“乏油”成为一大难题,向德重操旧业,指导省内城乡的汽油车改装成煤气车。长沙市区内,所有的公交车全都“煤气化”。

  作为中国煤气汽车、“向德煤气炉”的发明人,向德的名字载入了中国工业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