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思考
2012-02-16 22:56: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石光明] [责编:周静] 字体:【

  【工作研究】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思考

  石光明

  湖南是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排第六位。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民族工作。2009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在全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该行动已成为省人大监督工作“四大主题活动”之一。

  把握时代主题,搭建人大民族工作新平台

  湖南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也不是边疆民族地区,中部省份民族工作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总的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围绕“促进团结和谐,加快富民强省”的主线,形式多样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为人大民族工作引入新的内容,搭建新的平台。为此,必须始终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人大依法履职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抓住工作主线,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宣传民族政策法规,总结推介先进典型,倡导良好风尚,巩固民族团结,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按照《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的要求,充分运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在宣传教育中,既突出思想性,唱响主旋律;又突出实效,实现常态化。

  二是推进民族法制建设。以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为我省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完善民族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民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年来,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立足本部门职责权限,认真制定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若干规定》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及时清理了一批不合时宜的规范性文件。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8部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涉及经济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废止了2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三是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民族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均的问题,也只能靠加快发展来解决。组委会各成员单位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顺应少数民族群众的新期待,始终把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将民族地区作为全省扶贫开发主战场,引导和支持省内发达地区、省直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四是改善民族地区民生问题。推动解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主要目的。几年来,组委会各成员单位注重推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就业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加快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贫困救助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不断拓展创新,形成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迸发出蓬勃生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行动指南,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必须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主题。行动实施之初就明确提出要聚焦主题,抓住主线,坚持以团结和谐凝聚人心,以发展成果巩固团结,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上,把落脚点放在改善民族地区民生问题上,千方百计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多,工作领域宽,工作任务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总体滞后的现状仍没有根本转变,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没有根本逆转,民族地区仍然是全省科学发展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发展仍然是民族地区最紧迫的任务。因此,要始终把促发展、惠民生、维稳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重点,抓住不放,强力推进。

  必须不断创新形成机制。注重行动的实践性、群众性、时代性、针对性,积极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工作联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督查考评机制及激励表彰机制,推动完善全省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拓展民族工作网络,强化各方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共识和责任,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省人大民侨外委主任委员,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副主任)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速岳麓文化产业强劲发展

  陈中

  文化产业是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传统的文化科教大区,岳麓区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教和生态优势,大力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推动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

  在科学规划中引领长效发展。按照“做强东南片区、开发东北片区、兼顾其他点位”的思路,改造升级原有成型项目,高标准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一带、两区、四园、五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即建成湘江西岸历史文化旅游带,打造岳麓山文化产业集聚区和莲花雨敞坪生态旅游区,建设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梅溪湖会展创意园、西湖文化园、洋湖垸湿地文化园和麓山南路文化创意街、阜埠河路时尚创意街、金星中路国际街区、溁湾镇商业文化街区和雷锋大道娱乐美食街。

  在项目建设中拓展产业平台。加速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精心打造独具岳麓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态势。充分激活区域科教优势,积极筹建文化馆、影视城、图书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扶持和发展具有国际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构建大河西文化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标识。依托大学城文化教育资源优势,打造集音乐、美术和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培训基地。

  在营销推介中放大市场效应。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扩大文化影响力,借助岳麓山、橘子洲等优势文化资源阵地,定期策划文化活动,广泛运用多种媒体和文化表演等手段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积聚人气,提升品位,扩大文化影响。以举办文化专题论坛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文化行业协会领头人在政策制度、市场开发、沟通协调等方面出谋划策,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和招商,定期举办生态宜居节、沙雕艺术节、岳麓山红枫节、橘子洲创意文化节等节会,展示区域文化优势,推介重大文化项目。

  在惠民服务中改善文化民生。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全面改善文化民生。举办社区读书节、文化体育节、高校文化进社区和文艺百团、百品、百星“三百”活动,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激发基层文化人才的精品意识与创新热情,鼓励创作更多具有岳麓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让基层文化真正扎根基层。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建设一批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文化权益均等化,致力形成城乡统筹、覆盖广泛、功能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政策扶植中催生持久动力。搭建政策支持平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办法,以更优惠灵活的政策吸引文化产业投资者,培育和引进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企业。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开辟文化产业项目报批、报建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加快签约项目的落地和产生效益。建立各种资本参与大文化建设的市场化、多元化、开放型文化投融资机制,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项目有效对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完善地方与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中央和省、市属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事业共促、产业共育的互动发展机制,打造集文化专家、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和义工队为一体的文化队伍,筑牢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

  【工作笔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

  贺全胜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实现科学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

  节能减排激励机制。2011年,我国GDP达到47.1564万亿元,但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这说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也就要求我们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减排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水平。包括: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减排达标企业引进机制、建立健全高耗低能企业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减排奖惩机制、建立健全节能节气节水节地管理机制。力争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50﹪,增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气象。

  生态修复保护机制。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建设山青水秀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生态修复保护机制。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建立生态功能区,从源头上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二是实施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推进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综合治理。三是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保护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区域间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税收制度,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

  科技进步推动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相结合,实现经济技术一体化发展。主要是抓“五手”: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和社会;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技运行机制;建立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增强科学技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科技进步竞争机制和推广机制。

  高端人才引用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和高端人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以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移到科学发展轨道。要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服务发展的指导方针,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科技高端人才发展机制;引进和使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端人才,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带动人、高技能人才建设,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引领经济高效发展的科技高端人才,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完善科技高端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从科技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通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管理、更具推动活力的规范化科技高端人才引用机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科技高端人才资源,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作者系省直属党校教授、硕导)

  【工作札记】

  找准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抓手

  陈华

  新形势下,军分区系统要紧紧围绕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坚持以应急应战为牵引,加紧信息网络建设步伐,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切实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不断巩固提升军事斗争准备成效。

  围绕使命任务,寻求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军分区系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基本着眼点是“双应一体”,着力点是提高信息化水平,途径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因此,必须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坚持备战与应急相统一,按照“建设为使用、准备为实战、动员为打赢”的要求,通过构建军地联建、联训、联用、联保的“四联”机制,来解决军事斗争准备中最重要、最核心、最管用的现实问题,全面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的建设质量。

  瞄准难点问题,寻求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关节点。信息化指挥手段不高、信息人才不足、组织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难等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军分区系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瓶颈”。因此,必须始终基于任务和能力,紧紧抓住军事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坚持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为突破口,加快指挥手段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民用信息技术先进、军民兼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把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作为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点,加强实战化、实案化训练,积极探索军民联训联演的长效机制,解决战斗力生成周期长、实装训练难度大、训练条件受限的问题,推进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借助优势资源,寻求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结合点。军分区系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是一项社会化行为,具有明显的军地双重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军分区系统双重领导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科技人才、资金保障四大结合点,把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寓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把落实党管武装制度转化为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法律规范、转化为政府行为、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变单向需要为双向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迈进。积极开展党政军民联防联控,成建制组织民兵参加重大工程建设、扶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作者系 湘潭军分区司令员)

  【一得录】

  坚持“三心”法 构建和谐望岳

  罗勇刚

  做好群众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创先争优的迫切要求。望岳街道工委、办事处将群众路线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决心、细心、爱心“三心”工作法,努力构建“和谐望岳”。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决心”引领群众工作。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意义,树立群众工作“一盘棋”思想,把群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大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社区),重大问题不出街道”。同时,推行政务公开,倡树廉政新风,密切干群关系。

  搭建平台,健全网络,以“细心”夯实群众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利,注重细节,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生工作坚持阵地前移,针对不同类型人群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贴心的优质服务。为了确保安置工作有序进行,街道工委、办事处成立专门班子指导并协助各村(社区)办理安置房的国土、规划、建设等手续;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安置房抽签分房安置工作,杜绝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利用“好人榜、曝光台”、组建群众文艺团队、积极打造社区文化等十项有力措施,提升市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巩固创建成果。做好各项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中。

  完善保障,扶危助困,以“爱心”温暖群众工作。具体抓了几手:社会保障维护劳动权益;优抚政策关爱特殊群体;开展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老“五助”活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作者系岳麓区望岳街道工委书记)

  【理论前沿】

  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为此,继去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之后,有关方面又开始启动对《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在为制定出台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法规创造大前提的同时,组织起草相关法规。据悉,国土资源部已于去年上半年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并着手组织起草《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条例》。相关立法上应将“任何人无权剥夺农民土地财产权”论断作为立法精神,把一些新理念,更具体、更细化、更具操作性地体现到将要出台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法规之中。在集体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安置上,一定要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坚守法律的底线,维护和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朱永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