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2-01-01 23:00:19 [作者:卿渐伟] [责编:周静] 字体:【

  【工作研究】

  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卿渐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我们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在深入学习理解的同时,紧密结合常德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凝聚人心、引领发展。

  深入推进创学活动,加强全民理论武装工作

  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社会文明之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德市坚持抓创学工作,探索出了“学习全员化、学习组织化、学习制度化、学习价值化和以考促学”的创学模式。当前我们要坚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推进理论武装战略任务的龙头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四化一考”创学模式,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以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能力上的不断提升、实践上的不断创造,推进富民强市的伟大事业。具体来讲,就是要促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增强三个意识、树立三个理念。首先是增强奋进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其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转型发展的理念、民本发展的理念。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发展之路。

  实施“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新的发展战略,推动常德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当前的具体体现。就常德来讲,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现代产业,建设现代城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社会管理,使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宜人,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更加愉悦。前不久,常德市委提出了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战略部署。提出这个战略就是为了更加主动地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的战略部署,就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个战略对全市人民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紧跟市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各自的奋斗目标,构建更加务实、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共同愿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角色”意识,以激励全市干部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激情和干劲。

  打造地方人文精神,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就一个地方和城市而言,其强大的元素不止于物质,还需要精神。一个地方有了自己的精神,就能展现地方个性,衍生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锻造这种富于个性的地方人文精神,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常德的传统文化中,德文化是其重要特征。历史文化长期浸染形成了常德人向善从德的优良传统。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深入挖掘、提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这八个字常德精神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德行天下、和谐奋进”这八个字基本上体现了常德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展现了常德人民的精神风貌,这首先在于“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支撑点;其次在于它有充分、鲜活的现实依据。常德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创造和表现出了许许多多带有时代气息和鲜明地域特点的时代精神,如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抗洪精神、创学精神,以及近几年彰显出来的“团结干事、一抓到底”的团结实干精神,等等。这些鲜活的现代精神,无一不在生动地诠释和张扬“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的深刻内涵。因此,在推进常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必须用“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来锻造品格、鼓舞斗志,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持续不断地开展创文活动,着力提升文明品质

  文化竞争力本质上是人的文明素质的竞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工作的凝聚力才会形成。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引领常德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宝贵载体,作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的有效抓手,几届班子一本经、五家领导一条心、上下左右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创建,带动了全市各个领域工作的全面跨越和整体提升。在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持久地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城市文明内涵,从而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积极践行正确荣辱观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我们特别注重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融入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规范和约束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以优良的党风促使、带动良好的政风和民风的形成,让全社会人人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系常德市委书记)

  【思想者】

  做追求公平正义的楷模

  谭逖

  作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笔者从多年司法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追求公平正义应该是法官的核心价值观。

  做知廉耻的楷模。古人云:“人无廉耻,百事可为。”知耻必然知廉。知廉耻就会知边界知底线、知善恶知美丑、知责任知正义。相反,不知廉耻就会浮躁、就会浅陋;就会心灵阴暗、缺少阳光;就会丧失铁肩担道义的正义感与责任感!

  做遵纪守法的楷模。法官在生活中要做遵纪守法的楷模,这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法官在工作中更要做遵纪守法的楷模,这是对职务行为的要求。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结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法院是处断社会纷争的最后一道关口,司法权是神圣而崇高的。法官必须严格依法办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守身如玉,执法如山,决不能让肮脏去玷污神圣,让卑鄙去染指崇高,让失衡去扰乱天平!

  做尊重事实的楷模。法官断案必须不折不扣地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尊重事实。而尊重事实的前提是发现事实、发现真相。面对种种表象,法官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偏听偏信,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主观臆断、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法官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必须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发挥超常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做恪守道德的楷模。有位哲人曾说:“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作为法官,要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具体落实到司法工作中就是要有一颗慈善正直的心,要绽放道德光芒,同情弱势群体,远离声色犬马,淡化酒色财气,排斥钻营之辈,打击不法之徒。

  做勤于学习的楷模。“好汉也要书打底”、“腹有诗书气自华”。法官要处理的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更要经常学习。要真正地、深入地学,把握要领,掌握精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活学活用。

  做自觉接受监督的楷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法官必须自觉地、经常地接受监督,接受同事的监督、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克服自身不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作者系隆回县人民法院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推动湖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省第十次党代会对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进一步提升,为推动湖南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按照精神生活高追求、产业发展高效益、群众文化高品位、体制运行高效率的要求,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着力点,积极探索以先发展带动后发展,以中心辐射周边,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坚持以弘扬湖湘文化为着力点,夯实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长期的探索与积淀中,经过一代又一代湖南人的实践与创造,形成了以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为特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湖湘文化传统,为凝聚力量推动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湖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开掘湖湘文化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人无我有的文化特色与产业品牌,形成比较优势,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由此而言,广播影视、图书报刊、文娱演艺、动漫游戏、网络媒体、文博会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更多地要从反映湖湘文化发展脉络、湖湘人物、湖南精神文化传统、湖南风土民情、湖南历史传说、湖南红色文化、湖南各民族特色风情以及彰显湖南各个地域丰富的、具有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视角,来发掘题材,创新内容与形式。

  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推动产业布局结构优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目前,全省14个市(州)已基本上完成了市级文化单位的改革任务,但要进一步巩固文化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消除文化体制改革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重塑市场主体,实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实现电台、电视台政企分开、制播分离,实现继续做大做强广电、出版、报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以拓维信息、青苹果数据、快乐购、酷贝拉欢乐城等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限度的发展关联产业,逐步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产品为龙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组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地方政府要积极转变文化管理职能,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单一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过分注重经济发展向社会全面发展、注重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变。

  坚持以打破市场壁垒为着力点,构建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打破市州区域界限和流通、销售、传播的市场壁垒,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无障碍流动。同时,主动适应居民文化消费要求,通过制定正确的文化消费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企业、消费者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文化消费主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一步优化文化消费市场环境,调整消费结构,努力解决城乡、区域文化消费发展不平衡问题,构建覆盖城乡的发展平衡、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消费网络和现代文化物流体系。

  坚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为着力点,实现人才的科学培养和合理使用

  人才不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合理的人才结构推动着投入各产业的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特别是湖南作为内陆省份,加强自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实现区域内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要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依托职业教育和地方高等院校的在校教育,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培训体系和多元化的人才开发体系,拓展人才开发途径。同时,要进一步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化产业人才特点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实现湖南文化产业人才平衡发展。

  (执笔:周亮 赵猛)

  【工作札记】

  做足群众工作“小”文章

  胡知荣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我们必须树牢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强化群众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在“小”字上下足功夫。

  要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基层的每一级党政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个做好群众工作的小舞台。要把自己当主演,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激情,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压力有多重,不管矛盾有多复杂,都不要逃避、抱怨、气馁、退却,而是要坚韧不拔、一往无前,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演好自己的角色,倾情演出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人民群众的时代大剧。

  要在小目标中成就大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必须靠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小任务积累起来。做好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的群众工作,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必须科学分解这一宏大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单位、部门,落实到每一个阶段、项目,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锲而不舍。

  要在小事情上彰显大境界。群众的事情多数表现为琐碎小事,但其无不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无不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只要是群众的事,哪怕再小也要用心去做,哪怕再多也要尽力去做,哪怕再难也要想法去做,时时处处、切切实实抓好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把出行、上学、就业、看病、养老、安居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充分彰显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境界。

  要在小习惯中培育大智慧。做群众工作没有高深的学问,养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习惯,这是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所在。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几种好习惯。一是热情待人,二是勤于走访,三是乐于求教,四是换位思考,五是多讲俗语,六是以身示范。要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群众,以良好的形象感召群众,以扎实的作风带动群众,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系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工作笔谈】

  组织部长要把握好“四个距离”

  冯聪龙

  事业兴衰在用人,用人关键在导向。组织工作事关工作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意得失,担负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新唐书》说,“直不近祸,廉不沽名”,讲的就是正直与廉洁对于从政为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组织部长往往会成为一些人关注的对象、个别人“攻关”的重点,面临的诱惑更多,经受的考验更大,承担的风险更重。因此,作为组织部长,要在工作中始终把握好“四个距离”。

  首先,与干部的交往要保持“等距离”,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把公道正派作为自己的第一品格,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始终做到为民执政、秉公用权、依法办事。在处事上要出于公心,在用人上要出于公道,不分亲疏远近、不分高低贵贱,不偏袒任何事、不偏向任何人,坚持公平公正,做到一视同仁。

  其次,与群众的联系要保持“零距离”,就是要切实真心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只有一心为了群众,立党才能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因此,对待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做到用爱心去关怀,用热心去帮助,用公心去对待,用诚心去呵护,坚持做到“心连心”,时刻保持“零距离”,真正使组工干部“认得”基层群众,让基层群众“认可”组工干部。

  第三,对自己的约束要保持“近距离”,就是要主动接受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中途落马”或“晚节不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逃避法律、组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要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关心、就是支持、就是保护”的观念,既要排除顾虑,主动接受监督,又要讲究方法,善于监督干部,从而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第四,对各种名利保持“远距离”,就是要做到清正廉洁。事实反复证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武器,也有可能成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因此,一定要算好政治前途账、经济待遇账、法律纪律账和个人良心账“四笔账”,坚决防止把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不为物欲所诱、名利所扰、金钱所困,真正树立组工干部“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长沙市雨花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规范政务服务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杨理鸾

  省委书记周强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落实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要一环就是要强化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办公场所,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转变职能、政务公开的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标准、设立程序,完善运行机制和功能。要加强对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把办好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实。特别要加强部门自办服务大厅统一规范管理。

  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政务服务重在内容,要规范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五大功能: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功能、树立亲民爱民的政府形象功能、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功能、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监督的功能、上级政府服务中心对下级政府服务中心和部门大厅的业务指导、监督的功能。

  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效率。强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务服务中心的全部审批和服务项目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利用政务大厅向社会公众实行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和办理结果的公开。政务服务窗口倡导“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窗口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健全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窗口代办等制度,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将清理出的面向社会公众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全面增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政务服务与办事流程密不可分,提供高效政务服务必然要求优化服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创新审批方式,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发挥县(市)一级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对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业务指导。(作者系洪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