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家乡门前那条河【周建达】
2011-12-19 14:54:2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建达] [责编:蔡矜宜] 字体:【

  

  我的家乡东安县紫溪市镇渌埠头的那条河,是湘江的最上游。年满甲子那年深秋,我刻意地领着家人从长沙回到东安县,重游了家乡门前的那条河,去再次感受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去寻找岁月的记忆,去领悟时代变迁给予人生的启示。

  那河由广西入湘,河边的斗牛岭是湖南与广西的界山,立有界碑。我们在调元渡口登舟顺水而行,最先的目标是去寻找绿树成荫,翠竹婆娑、芳草萋萋的那片偌大的绿洲。小舟漂过“下西洲”茂密的竹林,划过一泓深不可测的深潭后,我遍寻绿洲不见,眼前只有几处泥沙混杂、杂乱堆积的沙洲。我努力搜索沉淀在记忆膜上成群起落的野鸭子和白鹭,心底里油然而生发出一阵阵揪心的疼痛。我下船去祭奠被淘沙船扼杀了的绿色生命,心里责怪主管部门为什么对因为缺钱而不惜缺德的非法采砂、破坏生态者不予以取缔?当无意中堆积如山的砂砾中找到了几十块像山水像花卉、千姿百态的鹅卵石后,心里才有了一丝丝窃喜,然而,窃喜之后留下的仍然是遗憾与心疼。

  我心情郁郁,登船离了伤心处。水推船移,船往下行,倒映在河里的青山岸柳慢慢地拂去了我心头的阴影。当靠近渌埠头古船坞时,宽阔的江面,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重新使我豁然开朗。左岸上大条石砌成的古盐船码头,青墙灰瓦的古街道,沿河而建面河而立的古店铺和古柜台,被踩得溜光放亮、蜿蜒伸向远方的青石板路,无一不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古时,这里的水域北通长江,南接漓江,是边境省、府、县食盐集散地,历代王朝在这里建有官办盐库,南来北往的船只、商贾、脚夫络绎不绝,当地人自诩为“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现如今,老街旁边建起了集贸市场,摆有数张屠桌,多副鱼担,新鲜猪肉、正宗河鱼,时令蔬菜、新鲜瓜果应有尽有。

  集市的左侧的村卫生院曾是全国先进单位,多年地接纳两省区三县的患者看病。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当年担任零陵地委书记,曾为该院题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如今,随着医保条件的改善,村民们都参了医保,完善了健康档案,小日子过得乐陶陶。我与村人攀谈,他们告诉我,每到端午节,沿河各村就将龙船升河,河里击鼓鸣炮,挥桨相竞,浪花飞溅;岸上人头攒动,呐喊助威,笑语喧哗。每到中秋节前后,村头上万棵丹桂开了,香飘十里,醉了走亲访友者,醉了游客和商家。每到九月十九日,是传说中的观音娘娘生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到沉香庵供奉菩萨,烧香许愿,顶礼膜拜,祈愿未来的日子简单、轻松、自然,就如同行云流水。

  我凝望着不远处尖峰岭下的沉香庵,定睛形象如同菩萨、被称之为“石观音”的那根独立高耸的石柱,遐想着沉香庵夏日傍晚头上夕阳斜照,霞光四射,脚底波光潋滟,渔舟唱晚的美景,耳边厢便响起了明代大学士解缙歌咏这里的《沉香潭山水歌》:“溪山有逸趣,苍崖凌紫烟,远峰落天半,中有飞流泉”。

  离了古船坞沿河而下,扑入眼帘的便是伍家湾大绿洲。在这里,河水将绿洲环抱,矮山与水相依,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满眼的碧水绿树沃土良田结合得自然而得体,给人一种融和之韵,温馨之美。绿洲人家在耕种之余,捕鱼为乐。此刻正轻摇乌篷船,或将鸬鹚放入水里,或将渔网撒向江心,优哉游哉,形同仙家。

  船往前行,江边出现了一条石槽残迹。顿然,孩提时到百合塘自然村来看水筒车的画面出现在记忆里。巨大的蜘蛛网般的水筒车悠悠地转着,咿咿呀呀地哼唱着田园牧歌,把一竹筒一竹筒的河水从低处提上高处,不紧不慢地添加到通向田地里的渠道里。它忠于职守,既不需要人监督,也不需要油料和电能;既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赤日炎炎或者冰冻三尺,就那么“咿呀吱呀”地悠悠唱着,永不停歇的给田园输送着琼浆玉液。

  船划行三华里许,便到了当地人称为白滩河的地方,亦即兵书峡河段。兵书岭悬崖临江,高百余米,岭上坎凹处,四块紫色长方形石头堆叠,煞像四卷巨书。清《永洲府志》载:崖石上有兵书匣,峻峭不可攀跻。明解缙有诗赞曰:“百尺苍崖吼石麟,兵书匣在楚江滨,人心只是推诸葛,木石无神自有神。”

  边看边品边评,不知不觉就落日西下,天现暮色,虽然游兴未尽,也只能回归住处。返程时逆水行舟,船速自然缓慢,船吃力地爬上了落差约为6米的一段急流险滩后,走过一段距离,回到石观音脚下时,已经是夜色笼罩,两岸的古码头、古街道、村落以及古藤、野花、翠竹、奇石、峭壁都因夜色朦胧而更神秘。

  数天后,我与家人离别故土返长,途经铁弓岭。爬上铁弓岭半山腰后,我驻足停留,回过身子,居高临下地再次品读家乡门前那条河。我细细读着那S形的河道,读着兵书峡对面的江北岸那块形若硕大“果盒”的大园石,读着石观音脚下斜刺里凸出伸向河心的悬崖峭壁,读着上游一泻而下的江水冲撞到伸向河心的峭壁后回旋的情景。

  一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巴佬,后来或读书、或参军、或打工,只身闯天下,功成业就后回报家乡,为建设新农村献计献策,捐物捐款。留守在家的人也不甘示弱,建村部,修学校,建卫生院、敬老院,推行“四清四改”工程,硬化道路,搞电网改造,抓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打造生态园林……

  我站在铁弓岭上心潮难平。远在他乡的游子,祝福这条母亲河!

  压题照为饶力明摄